探討:新生兒所需營養素的數量
新生兒的身體在不斷發育,需要攝入7種必要的營養素。父母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補充足夠的營養素就夠了。正確的攝入量因身體發育狀況而異。
1. 蛋白質:對于足月兒,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攝入約2-3克的蛋白質。
2. 脂肪:每天攝入的脂肪總量應占總熱量的45%-50%。母乳中的脂肪含有51%的未飽和脂肪酸,其中75%可被吸收。亞麻脂酸和花生四烯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亞麻脂酸缺乏時,可能導致皮疹和生長遲緩;花生四烯酸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以及大腦和視網膜功能完善具有特殊意義。
3. 糖:足月兒每天需要攝入12克/千克體重的糖(碳水化合物)。母乳中的糖主要為乳糖。
4. 礦物質、宏量元素及微量元素:鈉:食鹽,是人體必需的鈉。新生兒通過母乳攝入營養,包括鈉。因此,媽媽喂奶期間飯食不宜吃得太咸,但也不是越淡越好。
5. 鉀:新生兒對鉀的需求量可以從母乳和牛乳中獲得。
6. 氯:氯隨鈉、鉀的吸收。
7. 鈣:母乳中的鈣,50%-70%在新生兒腸道中被吸收。磷:新生兒對磷的吸收較好,不易缺乏。鎂:鎂和鈣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對于早產兒,鐵的儲存量較少,僅夠出生后8周所用。如果不及時補充,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影響早產兒機體的完善和未來的生長發育。鋅:新生兒很少缺鋅,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因此,不能僅以發鋅來衡量是否缺鋅,發鋅低不能代表血鋅也低,應結合血鋅進行綜合考慮。
維生素:新生兒維生素的缺乏需根據產婦在孕期的身體狀況來判斷。一般健康孕婦分娩的新生兒,很少缺乏維生素,因此不需要額外補充。如果孕婦在孕期維生素攝入嚴重不足、胎盤功能低下或發生早產,新生兒就可能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E和葉酸。因此,應根據新生兒維生素的缺乏情況,及時給予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