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熱是嬰幼兒時期特有的疾病,尤其在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中更為常見。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長期發熱不退、口渴、多飲、多尿、汗閉或少汗等癥狀。本病的發生與氣候密切相關,發病時間多集中在6、7、8三個月。部分患兒可能連續發病幾年,但再次發病時癥狀相對較輕,病程也較短。

小兒臟腑嬌嫩,陰陽稚弱,機體調節功能未發育完善。因此,在夏季,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容易引發此病。夏季炎熱,小兒飲食和營養需要特別注意,以增強體質,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涼爽。適當選用一些中藥足浴,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本病。

中藥足浴方法如下:

1. 蘆根生地方蘆根、生地各50克,西瓜皮100克。將蘆根洗凈,切段;生地擇凈;西瓜皮洗凈,切塊,同放于藥罐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15分鐘后,置爐上武火煮沸,轉文火煮5分鐘后,將藥液倒入浴盆中,待溫后行足浴,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連續7~10天。此法可清暑益氣、養陰生津。適用于小兒夏季熱發熱、口渴、多尿者。

2. 二香佩蘭方香薷、藿香、佩蘭、荊芥、蘇葉、蒲公英、金銀花、車前草各30克。將諸藥浸泡15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行足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每日1劑,7天為1療程,連續1~2療程。此法可清暑益氣、養陰生津。適用于小兒夏季熱發熱、少汗、唇紅干燥、咽紅者。

3. 黨參升麻方黨參、升麻、黃芪各10克。將諸藥浸泡15分鐘后,置爐上武火煮沸,轉文火煮5分鐘后,將藥液倒入浴盆中,待溫后行足浴,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連續7~10天。此法可補脾益氣、甘溫除熱。適用于小兒夏季熱發熱或高或低,面色蒼白、氣短懶言者。

4. 芪術香蘭方黃芪、白術、藿香、佩蘭各15克。將諸藥浸泡15分鐘后,置爐上武火煮沸,轉文火煮5分鐘后,將藥液倒入浴盆中,待溫后行足浴,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連續7~10天。此法可補脾益氣、甘溫除熱。適用于小兒夏季熱久病不愈,時或發熱、氣短、肢軟乏力、納呆、口渴、尿多而清長、大便稀薄者。

5. 附片花粉方附片、花粉、黃芩各10克。將諸藥浸泡15分鐘后,置爐上武火煮沸,轉文火煮5分鐘后,將藥液倒入浴盆中,待溫后行足浴,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連續7~10天。此法可溫下清上、護陰潛陽。適用于小兒夏季熱發熱、口渴、多飲、多尿者。

6. 二子二蛸烏梅方覆盆子、菟絲子、桑蛸、海蛸、烏梅各30克。將諸藥浸泡15分鐘后,置爐上武火煮沸,轉文火煮5分鐘后,將藥液倒入浴盆中,待溫后行足浴,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連續7~10天。此法可溫下清上、護陰潛陽。適用于小兒夏季熱時或低熱、口渴多飲、虛煩不安、面色蒼白、下肢清冷、食欲減退、小便頻數而清長、大便稀薄者。

通過這些中藥足浴方法,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小兒夏季熱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