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喂奶導致“乳頭錯覺”

在亂喂奶的例子中,我們看到了“開路奶”不是真正的奶,而是給寶寶喂的飲品,如糖水、開水、配方奶粉等。為什么家人要給寶寶的第一口喂“開路奶”呢?原來,按照民間傳統,為了讓產婦和嬰兒得到充分的休息,要等到寶寶出生后24~48小時才開始喂奶。為了不讓寶寶餓著,引起低血糖,家人便用奶瓶給寶寶喂了一些糖水,即“開路奶”。因此寶寶喝了甜甜的糖水,便會對清淡的母乳失去興趣。不僅如此,當寶寶能夠輕易地吸出奶瓶里的飲品時,更不愿費力地吸吮媽媽的乳頭了。

醫生指出這就是“乳頭錯覺”。若這種現象不及時糾正,常常會導致母乳喂養失敗。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的“母乳喂養新觀點”認為,除母乳外,不應給新生兒吃任何食物和飲料,也不應使用奶瓶和橡皮奶頭,除非的確無法進行母乳喂養。

為了早開奶、勤吸吮,對于順產的產婦,在產后的30分鐘內就要把寶寶抱到產婦身邊,進行不少于30分鐘的皮膚接觸,同時進行早吸吮;對于剖宮產的產婦,也要在產婦能做出反應的30 分鐘內,讓寶寶與媽媽臉貼臉2—3分鐘,等媽媽生命征平穩后,立即進行不少于30分鐘的母嬰皮膚接觸,同時幫助早吸吮。

專家:奶水不足要多吸

有多少寶寶“第一口”就能喝上母乳?記者在醫院對初為人母的媽媽們,做了一個小調查。在受訪的幾十個人中,40%的媽媽們表示,孩子的第一口奶是牛奶或其他飲品;有60%的媽媽表示,孩子一生下來就喝上了母乳。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母乳喂養,是因為母乳對嬰兒的諸多好處,絕非配方奶粉可比。母乳含有4—6個月內的嬰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全部營養,并且具有免疫功能,能增強嬰兒的體質。對于母親來說,哺乳還能促進母親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和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病率。

能讓寶寶“第一口”喝母乳當然更好,但奶水不足怎么辦?產后泌乳是一種生理現象,產婦乳汁分泌量的多少,主要是受腦下垂體的調節。嬰兒吮吸乳頭,可以刺激垂體釋放泌乳素,引起噴乳反射。有研究表明,嬰兒把乳房吸得越空,母親下次分泌的乳汁就越多,因為腦垂體接收到的信號是“需要更大的產量”;如果情況相反,寶寶每次都吸得很少,那么大腦就會認為產量“供大于求”,從而減少分泌。

方法:信心和調養是關鍵

雖然醫學上認為,所有的媽媽都能自己哺乳,但要做到純母乳喂養卻并不容易。瑞康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黎燕玲說,雖然醫院不提倡自帶奶粉,但很多家屬看到孩子吸不出奶,一著急,還是會自己買來奶粉沖給寶寶喝。對此,醫生也感到很無奈。

一些產婦生產過后,由于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關愛,導致奶水不足的情況時有發生。黎燕玲在值夜班的時候,就常常在病房內看到新爸爸呼呼大睡,而孩子的媽媽卻一臉倦容地忙前顧后照顧寶寶。

得不到良好的調養,怎么保證母乳充足呢?醫生們倡導母嬰同室,是為了增進母嬰感情和隨時喂哺,并不是要讓母親照顧寶寶。她還表示,除了飲食、情緒、睡眠會影響乳汁分泌以外,相信自己具有充足的乳汁喂哺孩子也很重要。如果媽媽對自己的母乳沒有信心,很容易導致純母乳喂養不能堅持,轉向添加配方奶的混合喂養。

親子天地熱文排行榜9月1-9月7日

總結:亂喂奶和“乳頭錯覺”是導致母乳喂養失敗的重要原因。對于順產和剖宮產的產婦,家人和醫生都應該積極地進行母乳喂養,并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幫助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