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一種常見的癥狀,通常被認為是許多疾病的一種癥狀。寶寶咳嗽的目的是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異物,這是一種機體防御反射動作。因此,咳嗽是寶寶的一種保護性生理現象。然而,如果寶寶咳嗽過于劇烈,影響了飲食、睡眠和休息,它就失去了保護意義。因此,對于咳嗽,必須鑒別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再對癥處理。絕不能僅聽到咳嗽就認為是感冒、肺炎,并盲目治療。

咳嗽的特點多為一聲聲刺激性咳嗽,類似于咽喉癢,無痰;不分白天黑夜,不伴隨氣喘或急促的呼吸。癥狀包括寶寶嗜睡、流鼻涕,有時可伴隨發熱,體溫不超過38℃;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熱后,癥狀消失,咳嗽仍持續3-5日。原因主要是四季流行、溫差變化大時多見,一般都有受涼經歷,如晚上睡覺蹬被、穿衣過少、洗澡受涼等。

醫生建議: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多給寶寶喂一些溫開水、姜汁水或蔥頭水。盡量少用感冒藥,寶寶煩躁、發熱時,可給少許小兒欣口服。切忌使用成人退熱藥,不宜喂止咳糖漿、止咳片等止咳藥,更不要濫用抗生素。

科學護理咳嗽寶寶的方法是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當室內溫度過高、濕度過低時,會大大降低寶寶呼吸道纖毛運動功能,使呼吸道抵御病菌的能力下降,反復遭受致病菌的侵襲,呼吸道內膜受到損傷,寶寶的咳嗽就會經久不愈。對小寶寶來說,室內最適宜的溫度是18-22℃。

此外,改善干燥的環境也很重要。病毒和細菌常吸附在比它們大數倍的浮塵上,浮塵通過寶寶呼吸進入人體,長期積累,從而導致嚴重病變。空氣干燥導致塵土飛揚,使夾帶病菌的塵埃被吸入呼吸道,引發呼吸道感染,并有利于一些病毒、細菌生長繁殖。日本學者已經得出量化的數值:適宜的環境濕度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存活。環境濕度低于35%時,流感病毒的存活時間超過24小時;環境濕度高于50%時,流感病菌的存活時間不超過10小時。因此只要適當提高環境濕度,將環境濕度控制在50%以上,就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存活,防止病毒侵襲。

房間的溫差不能過大。寶寶住的房間和其他房間溫度要一致,這樣開門進出時,其他房間的冷氣就不會隨著開門進入寶寶房間。當室內溫度過高時,寶寶的毛孔都處于開放狀態;遇到冷氣,毛孔不會像成人那樣迅速收縮阻擋冷風的侵襲。由于寶寶的調節能力較差,對溫差變化不能做出相應的反應,缺乏保護能力,病毒細菌就會乘虛而入。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水分對于咳嗽的寶寶至關重要。睡眠不足,不但影響寶寶生長發育,還會降低寶寶的抵抗力。抵抗力低下的寶寶會反復感冒,這是導致寶寶咳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咽部干燥是導致寶寶罹患咽炎的原因之一,而咽炎則是導致寶寶慢性咳嗽的常見原因。因此應讓寶寶多飲水,補充體內所需水分,這對咽部有沖洗作用,能避免咽部干燥。

少吃辛辣甘甜食品。辛辣甘甜食品會加重寶寶的咳嗽癥狀。媽媽常常喜歡給咳嗽的寶寶煮冰糖梨水,如果冰糖放得過多,不但不能起到止咳作用,反而會因過甜使咳嗽加重。

除痰3式媽媽親手做。如果寶寶咳嗽痰多,除了帶寶寶看醫生進行治療外,媽媽們還可以參考以下方法,給寶寶除痰。

第一式:位置除痰法。用幾個枕頭做成一個有斜度的平面,傾斜度約為20-30度左右,然后讓寶寶俯臥在枕頭上,頭低腳高。這樣利用地心吸力,使肺部的痰液自動流出。除了上述俯臥的姿勢,還可讓寶寶側身睡在枕頭上,左側臥或右側臥都可以,同樣頭低腳高。因為采取不同的位置擺放身體,會令肺內不同部位的積痰容易排出。讓寶寶仰臥在枕頭上,頭低腳高,令痰液容易排出。

第二式:拍痰法。在位置除痰的基礎上再加上拍痰法,能更有效地將痰排出。原理是通過空氣及手掌的震動力,深入肺部,使積痰松動而排出。方法是讓寶寶俯臥在有斜度的平面上,頭低腳高,媽媽一只手護住寶寶背部,另一只手窩起手掌,用空心掌輕拍寶寶背部。維持同樣的姿勢及手法,在寶寶上背部的左右兩邊輕拍,目的是拍走積痰。每個動作需拍3-5分鐘。

第三式:震動法。讓寶寶仰臥在有斜度的平面上,頭低腳高。當寶寶呼氣時,媽媽用雙手緊貼寶寶的胸部震動(但不要用太大力);寶寶吸氣時,媽媽雙手放松。注意事項是寶寶吃完食物后2小時內不宜做除痰運動,以免發生嘔吐的危險。在除痰過程中,一定要不斷觀察寶寶的面部表情變化,若寶寶出現氣喘或任何不適現象,立即停止。寶寶在痰咳出時,可能會將痰吞下去而不是吐出來。不必擔心,痰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對身體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