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學語是孩子學會說話的起點,但當孩子到了1歲之后,仍不會說一些簡單的詞語或句子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我們要明確,1歲孩子不會說話是正常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如果孩子1歲還不會說話,其他方面沒有任何問題,那么通常是比較正常的。但如果孩子1歲不會說話,并伴隨其他不良癥狀,就需要及時就醫查明原因。

出生時,嬰兒會哇哇大哭,這是他第一次進入開始“說話”表達情緒。當孩子大一些后,他會發出可愛的咯咯笑聲、嘆氣聲、唧唧咕咕聲。起初,孩子用舌頭、嘴唇、上顎和任何新長的牙齒發出聲音。頭一兩個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后,孩子就能發出各種聲音。6-8個月大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偶爾蹦出第一聲“媽媽”或“爸爸”。

然而,盡管孩子1歲還不會說話,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沒有真正學會這些詞,并且將其與我們聯系起來。等到大約1歲左右,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和使用這些詞。從這個時候起,孩子會從父母以及身邊每個人那里學到更多的詞匯。

那么,如何引導孩子練習發聲呢?我們可以讓嬰兒仰躺著,或者抱著孩子,與他面對面,跟他說話。我們可以說“啊啊”、“咿咿”、“噢噢”等音,聲音拖長,口部動作要夸張,面帶微笑。每說一個音,停頓幾秒鐘。觀察孩子的反應,給他反饋,比如“哦,寶寶笑啦”、“寶寶,你真可愛”。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經常引導孩子說話,比如給寶寶洗澡、換尿布、穿衣服時,與他講話。這可以幫助孩子逐漸學會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當給寶寶換衣服時,可以說,“給寶寶穿衣服啦,穿上干凈的衣服,對,先穿這個袖子,抬起寶貝的左胳膊,好啊,然后是右胳膊,嗯,太好了,寶寶你真能干。”這樣的表述可以讓寶寶更清楚地理解并記住。

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看圖講述、童謠游戲等活動,讓寶寶模仿學會結構復雜的句式。這不僅可以豐富寶寶的詞匯量,還可以幫助寶寶學會提問、思維的方法。例如,我們可以通過看圖講述,讓孩子模仿“媽媽,這是什么?”這樣的句式。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童謠游戲等活動,讓寶寶模仿學會結構復雜的句式。

總之,引導孩子練習發聲,豐富詞匯量,是培養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不斷引導孩子說話,同時通過看圖講述、童謠游戲等活動,幫助寶寶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