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Papi醬又上了熱搜,因為她終于喜提小王子一枚,成為一名母親。

Papi醬的微博,一如以往敢做敢說的畫風,自稱“我可真是了不起”,大家都知道做母親都很不容易,都很了不起,但有幾個人,敢像papi醬那樣大聲喊出來。

這一句“了不起”,聽著真過癮!

不得不說,33歲的papi醬是當下獨立女性的代表。我也很喜歡papi醬,不只是因為她的才華,更是因為她在對待感情、婚戀、生育這些事情時,都思考得特別通透。

就像她曾經在綜藝節目中提到過的,提出的人生排序一樣:

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在她看來,人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其他的人。

一個不需要靠他人提供安全感的人,才更容易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而一個喪失自我的父母,也不會允許孩子擁有完整、獨立的人格。

這都在提醒我們:

女人當了媽,活得自私點,孩子更容易幸福

。

前幾天,在一個寶媽群里,新手媽媽就抱怨說, 感覺自己都快被“無私”這個標簽綁架了。

“媽媽都是無私偉大的,你就得為孩子做出犧牲,要不然就不是好媽媽?!?

因為孩子太小沒有人帶,幾乎所有人都勸她辭職。

理由就是,請阿姨費用太貴,現在孩子需要,當媽媽就應該犧牲自己事業發展的黃金期來陪孩子。

寶媽不愿意,結果家里人就發飆了。

婆婆冷嘲熱諷說她連老母雞都不如,只知道下蛋都不知道孵;丈夫每天板著個臉對她愛搭不理的;媽媽也是左一個電話、右一個語音勸她不要太自私……

直到她辭職后,家里這場看不見的硝煙才散去。

一旦生了娃,女性就極易被“媽媽”這個身份綁架。

爸爸可以繼續追求事業,可以繼續加班不回家,但媽媽就不行,你得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所以,中國媽媽們都變得很偉大,為了孩子能付出一切。

在生孩子前,還是個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小仙女,一旦當了媽后,所有的詩和遠方都不及孩子拉沒拉屎重要。

在網上,甚至出現了這樣一個段子:

結婚前,你有自己的名字;

結婚后,你被人稱作x太太;

生娃后,別人都會叫你xx媽。

是不是很扎心,這就是一個媽媽的命運,一個被綁架的命運。

只有前半生才能是自己,一旦結婚、生娃了,那伴侶、孩子就比你本身更重要了。

但從有娃后來說,我們提到媽媽,腦海里最先浮現的形容詞,或許就是無私。

可是,無私的媽媽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記得《奇葩說》有個嘉賓講了一個“魚頭媽媽”的故事:

家里吃魚,媽媽一直吃魚頭,說自己喜歡,結果,等他長大才知道,媽媽不是自己喜歡,而是,要把魚肉省給自己。

心理學家武志紅,也講述了自己一個來訪者的故事,她發現,和媽媽相處,有一個感受:媽媽對她很好,但是,越是對她好,她越痛苦。

媽媽在生活中非常細心、耐心、一直給她各種無微不至的照顧,用她媽媽自己的話說: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可是,她和媽媽在一起,從來不會超過7天。

因為,只要超過七天,她就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她還做了一個夢, 在夢里,溫柔的媽媽做好飯,不斷給她夾菜,讓她多吃點,還時不時問她好不好吃。

可這時,她看向媽媽張開的嘴,突然發現:媽媽像鯊魚一樣,嘴里有好幾排尖牙。 她嚇壞了,驚出一身冷汗后,醒了。

沒有理由啊,媽媽明顯是這么愛她,她的難受緣何而來呢?

因為疫情,今年在家被“禁足”了15天,她終于知道答案了。

媽媽對她好,但是,代價是,她必須要聽媽媽的。

聽媽媽的,你就是個好寶寶;不聽媽媽的,媽媽就傷心、難過、生氣給你看。 這是一種變相的控制。

在這15天里,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支持她的這個結論。

比如,媽媽要求她,要和媽媽好,不能和爸爸好。

在一些小事中,只要她和爸爸統一戰線,媽媽就會非常生氣:“你們爺兒倆好,別跟我說話。”

還比如,媽媽一定要圍著她團團轉,即便她一再表示不需要,但依舊拒絕無效。

她不僅必須接受媽媽的全部好意,而且還必須要領情,否則,媽媽會說她“不知好歹”、“我這么照顧你,難道我還有錯了?”等,并且非常委屈。 那種委屈,很是錐心。

她覺得這份母愛太沉重,才會想要逃離,如果自己的快樂幸福都綁架在媽媽的痛苦之上,那自己就活得像個“罪人”。

說到這里,媽媽們可能很委屈:難道說,我一心為了孩子,還錯了嗎?

不得不說,很多愛在無意識上都有索取的成分。 付出越多,在對方身上寄托的期望越大。

媽媽無私的愛,猶如千萬噸之重,壓得孩子喘不過來氣,無法拒絕,掙脫不得,還只能痛苦地承受著。

其實,在初為人母時,我也有些迷茫和慌張,不知該如何對待身邊的小生命,會陷入糾結焦慮之中。

大女兒剛出生那年,總是認為做媽媽就應該無私奉獻,為了滿足孩子各種需求,把自己搞成又累又辛苦。

后來,我慢慢地把關注點放回自己身上,無論是減輕壓力學習專業育兒知識來照顧孩子,還是一直努力健身,好好打扮自己用心愛自己。

我一直堅信,

愛孩子的前提,是先愛自己,親子關系最好的狀態是彼此獨立。

這些年,很多人都會問我:“你工作那么忙,還有空照顧和陪伴孩子嗎?”

答案是一定的,但我從來不會犧牲自己,為我的孩子竭盡所有毫不保留。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這些年我很用心在堅持自己的事業夢想,在剩下小女兒一個月后,結束產假恢復工作,開保育園、研發課程、寫稿子、做短視頻等等,一刻也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多多上保育園之后,我基本上都是利用晚上的時間,陪孩子做做游戲、看看繪本,實現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整個家庭的核心,不是孩子,而是我和孩子爸爸。

有一次,孩子纏著我要出去玩,但原本我們已經計劃好周末在家陪她玩玩具,我看會書。

就算孩子不太能聽懂,我也會告訴女兒:媽媽現在不想出去,因為媽媽想讀會兒書。

如果一味妥協,我知道母愛的本能,會讓我成為那個為孩子而活的媽媽,幸福感很低,也很脆弱。

而我的孩子也會產生一種你是我媽媽,你必須要滿足我的自私想法。

我必須要讓孩子知道的是,

我首先是我自己,其次才是你的媽媽。

因為我們自己能照顧到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這似乎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進而孩子也能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樣的關系彼此都更加舒服,沒有過度犧牲,更沒有過度索取。

所以,媽媽自私一點,并不是什么壞事。

完整意義上的母愛,包括愛自己和愛孩子。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更好的媽媽,從而更好地育兒和生活。

為了幫媽媽松綁

, 讓媽媽實現更好地生活,真正

解決雙職工父母帶娃的難題,紐諾決定在疫情期間把保育園“搬回家”,讓家庭成為孩子最好的早教場所。

◆◆報名抽好禮◆◆

名額僅限30個

(僅限廣佛深用戶參加)

1、價值99元早教運動、

繪本視頻

2、價值1000元

家庭早教師現金券

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