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水有講究:過量不宜,過少不行
眾所周知,喝水對健康至關重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兒童對水的需求量比成人更高3-4倍。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30-40毫升的水,而嬰兒則需要100-160毫升。特別是在氣候干燥的春天,孩子需要更多的水。那么,孩子到底應該喝什么樣的水呢?又該如何喝呢?
首先,很多人會擔心喝水過多會導致中毒。據相關資料統計,水中毒一般發生在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癥狀包括嗜睡、不安、厭食、嘔吐、體溫降低等,甚至出現全身性痙攣、昏迷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嬰幼兒的腎臟功能需要到1歲才能達到成人正常的標準。因此,一旦寶寶喝水過多,腎臟將無法及時排出體內的過多水分,水分積聚在血液中導致鈉離子濃度被過分稀釋,引起水中毒,進而影響腦部活動。
此外,一些孩子喝水過多是因為所喝的配方奶沒有按照正確的比例沖泡,奶水過稀導致寶寶攝取水分過多。未添加輔食的寶寶,只要寶寶的進食狀況正常,就不需要再額外補充水分。而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在寶寶進食后或兩餐之間補充少量開水,幫助寶寶清潔口腔,也有益于牙齒健康。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平均水分攝取量如下:
年齡 平均體重(kg) 每日總水量(ml) 3天 300-330 10天 300-360 3個月 200-230 6個月 170-190 9個月 140-160 1歲 110-130 2歲 100-120
盡管新生兒的味覺比成人靈敏得多,但最好不要喂過甜的水。有人做過實驗,用高濃度的糖水喂新生兒,最初可加快腸蠕動,但不久就轉為抑制,使孩子腹部脹滿。因此,成人最好以5%-10%的濃度給新生兒喂糖水。不要用果汁、汽水或其他飲料代替白開水給孩子解渴或補充水分。白開水易代謝,因此孩子口渴時,只要給他們喝些白開水就行,偶爾嘗嘗飲料之類,最好也用白開水沖淡后再喝。不要給孩子喝冰水。孩子天性好動,活動后往往渾身是汗,喜歡喝冰水。大量喝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使胃腸的蠕動加快,甚至引起腸痙攣,導致腹痛、腹瀉,是不應提倡的做法。飯前不要給孩子喝水。此時給孩子喝水會稀釋胃液,不利于食物消化。而且孩子喝得肚子脹鼓鼓的會影響食欲。恰當的方法是在飯前半小時,讓孩子喝少量水,以增加口腔內唾液分泌,幫助消化。室溫下存放超過3天的飲用水,尤其是保溫瓶里的開水,易被細菌污染,不宜給孩子喝。這種水可產生具有毒性的亞硝酸鹽,在體內與有機胺結合形成亞硝胺,是一種危險的致癌物質,并且喝多了可使血液里運送氧的紅細胞數量減少,造成組織缺氧。最重要的是養成孩子良好的喝水習慣。首先,喝水不要過快,不要一下子喝得過多。否則不利于吸收,還會造成急性胃擴張,出現上腹部不適癥狀。另外,不要讓孩子喝生水,以防感染胃腸道傳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