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為什么新生兒一有任何毛病,醫(yī)生都懷疑是新生兒敗血癥?

  寶寶在出生后一個月內(nèi),被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寶寶身體不適,而且在血液檢查中確定有細菌或者病毒的存在,即可診斷為“新生兒敗血癥”。這可是新生寶寶的頭號殺手,千萬馬虎不得。新生寶寶一有毛病,醫(yī)生都會首先懷疑是新生兒敗血癥。

  新生寶寶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不適。因此,父母以及醫(yī)生的觀察力更要敏銳。新生兒一旦得了敗血癥而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處理的話,其死亡率高達40%左右。通常,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就算癥狀存在也是包羅萬象,比如:活力差、食欲下降、體溫偏高或偏低、嘔吐、腹瀉、膚色差、黃疸高、呼吸較喘或慢、心跳快或慢、抽搐、腹脹、咳嗽以及鼻塞等。

  由于寶寶體內(nèi)的感染發(fā)展很快,也許在短短幾個小時內(nèi),原本外表活潑健康的寶寶,就立即陷入休克狀的敗血癥中,所以,醫(yī)生面對弱小的新生兒都不敢大意,以備無患。

  Q:什么樣的情況是屬于“先天性”感染的敗血癥?

  特別案例:

  嬰兒因母親胎膜早破2天,保胎失敗,于2003年3月6日提前出生,胎齡34周。嬰兒出生后即送兒科用抗生素治療并抽血作培養(yǎng)。嬰兒出生后精神差,吃奶差,皮膚黃疸出現(xiàn)較早較深,血化驗發(fā)現(xiàn)白細胞和血小板均降低。血培養(yǎng)2天后有細  專家解說:胎膜早破,胎兒宮內(nèi)感染,出生后3天內(nèi)即出現(xiàn)敗血癥表現(xiàn)。因此,胎膜早破18小時以上的嬰兒就存在宮內(nèi)感以上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先天性”感染的敗血癥。事實上,以出生的瞬間為界限,在出生以前就被感染的叫做“先天性”感染。按理說,未出生的寶寶受到母體以及子宮的層層保護,應(yīng)該不容易被細菌感染,但確實是有下列幾項可能感染的途徑存在:

  a、陰道子宮逆行感染:正常的子宮中是布滿細菌的,胎兒是由胎膜的阻隔而受到保護,一旦胎膜破裂,細菌就可能逆行而上進入子宮中繁殖。破水時間越長,細菌繁殖越多。當胎兒有吞咽或是呼吸動作時,這些細菌就有機會進入胎兒體內(nèi)繼續(xù)繁殖。有時即使沒有破水,羊水中也可能臨近的細菌感染。

  b、子宮胎盤臍帶血行感染:有時母體的血液中帶了細菌(菌血),順著血流進入子宮、胎盤、臍帶(或羊水),再進入胎兒體內(nèi)。

  c、外界直接侵入性感染:例如抽取羊水、絨毛膜取樣、取胎兒臍帶血或子宮鏡檢查等,在檢查過程中,都有可能將細菌引入子宮腔內(nèi),而使胎兒受到感染。

  “先天性”感染的敗血癥一般很難預(yù)先知道,因為如果胎兒被感染,母體大部分是沒有任何癥狀的。   以血行感染而論,當母體的血液中有細菌或病毒存在時,如果細菌數(shù)目過多,而母體抵抗力較弱,本身就可能是敗血癥。但如果母體有肺炎、皮膚發(fā)炎等情況時,就會有癥狀出現(xiàn)。當血液中細菌數(shù)目不多或只是暫時性的菌血癥(如剛拔完牙、皮膚有小傷口等),此時母體并無任何不適出現(xiàn),但胎血就已經(jīng)被“先天性”感染了。

  Q:寶寶出生時身體狀況很正常,為何會被病菌侵入,造成“后天性”感染的敗血癥?

  特別案例:

  嬰兒生后2周,近2天來吃奶變差,精神不大好,皮膚黃疸仍較明顯而到醫(yī)院就診,醫(yī)生檢查發(fā)現(xiàn)嬰兒臍帶剛脫,但臍輪皮膚有明顯紅腫,臍窩有膿性分泌物,腹部稍脹。作的血化驗發(fā)現(xiàn)白細胞增高,診斷新生兒臍炎、敗血癥住院治療。血培養(yǎng)2天后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經(jīng)過抗生素治療后康復(fù)出院。

  專家解說:新生兒臍部是重要的感染門戶,處理不當可導(dǎo)致臍炎,既而導(dǎo)致敗血癥。

  以上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后天性”感染的敗血癥。

  我們生活的周圍環(huán)境中,包括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存在著無數(shù)各式各樣的細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身體的物質(zhì)。一般人是借助皮膚的保護隔絕作用,使外界物質(zhì)不能侵入體內(nèi)(除非皮膚有傷口),但是身體還是有兩個途徑能讓細菌或病毒入侵,即胃腸道和呼吸道。

  胃腸道有口腔開始,經(jīng)由食道、胃、小腸、大腸到肛門。在這條路徑中,如有任何弱點,那么,我們每天吃入的無數(shù)細菌就有可能侵入身體內(nèi)的組織以及血液中。同樣的道理,每天由呼吸道吸入的細菌,也可能在氣管或肺部的某一處突破而侵入體內(nèi)。有時,在新生兒例行的處理中,如抽血、打預(yù)防針或注射維生素K時,也很容易讓外界物質(zhì)乘機進入體內(nèi)。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chǎn)兒),因為自身抵抗力弱,加上得自母體的抗體不足,所以在一般人不以為然的感染中,即會。

  Q:被懷疑得了敗血癥的寶寶需要做哪些檢查?

  敗血癥的影響是全身性的,一般最基本的檢查項目包括:血液(白血球、血小板、白血球分類)、血液培養(yǎng)、尿液、糞便檢查培養(yǎng)、腦脊髓檢查以及培養(yǎng)、胸部X光片檢查等。

  因為敗血癥是由血液中的細菌蔓延各處所造成,因此,由嬰兒體內(nèi)抽取少量血液(尿液等),送到檢驗室中加以特別培養(yǎng),希望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鑒定出有無細菌、是何種細菌等,這樣醫(yī)生在給予治療時,才能對癥下藥。至于抽取腦脊髓液,則是必要的檢查。因為根據(jù)調(diào)查資料顯示,在新生兒敗血癥中,約有1/3的病兒會產(chǎn)生腦膜炎,其死亡率以及后遺癥高達60%以上,千萬疏忽不得。許多父母常存有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認為抽取腦脊髓液很危險,或?qū)ι眢w有害,所以拒絕醫(yī)生的要求。這樣會延誤腦膜炎的診斷和治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其余附帶檢查還包括:血糖、肝功能、腎功能、免疫抗體檢查以及各類病毒檢查等。可視醫(yī)生臨床的判斷而定。

  Q:如果得了敗血癥的寶寶康復(fù)后有沒有任何后遺癥?

  一般不會有任何后遺癥。

  單純的敗血癥只要是治療得當,應(yīng)該是沒有任何后遺癥的,日后寶寶會像健康的孩子一樣茁壯成長。復(fù)雜的敗血癥,例如合并腦膜炎、壞死性腸炎等,其后果,則視此器官被破壞的程度而有所不同,例如腦萎縮、水腦癥、聽力障礙、消化吸收不良、營養(yǎng)不足或是長期腹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