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家長應該如何應對?許多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這種疾病時都不清楚應該如何處理。下面,我將詳細介紹如何預防、治療和護理這種疾病。

1. 預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天氣變化,保持保暖。特別是在傳染病流行季節,要避免去公共場合,預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2. 治療措施:

一旦孩子出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應積極治療,不要用力擤鼻。此外,要積極開展各種急性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3. 喂養措施:

當孩子患上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時,家長應保持正確的哺乳姿勢,將嬰兒抱起,使頭部垂直。哺乳后,應將小兒直立拍背,直至其打嗝后再平臥。如果乳汁過多,應適當控制流出速度。

4. 游泳、洗頭、洗澡時應避免耳道進水。

5. 大便通暢:

如果孩子出現便秘,應服用一些有利排便的藥物。同時,要注重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外界的抵抗力。

6. 飲食調整:

在飲食上,要避免給孩子吃辛辣的食物,多吃白開水,尤其是嬰幼兒,不要吃得過飽,防止溢奶或消化不良。

7. 用藥注意事項:

在用藥上,應遵從專科醫生的意見,盡量避免使用對聽力有損害的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8. 注意疏通大便:

如果孩子出現便秘,應服用一些有利排便的藥物。

9. 注意觀察病情:

如果孩子出現慢性中耳炎或外傷所致鼓膜穿孔的情況,在游泳、洗頭、洗澡時應避免耳道進水。

10. 注意疏通大便:

注意疏通大便,避免便秘導致的外耳道或鼓膜損傷。

11. 注意藥物過敏反應:

在就醫時,家長應詳細向醫生描述患兒發病的經過,并主動交代患兒以前曾經患過的疾病和曾經過敏的藥物。

12. 遵循醫生的建議:

患兒在就醫時,應聽從專科醫生的安排,不要擅自給孩子使用滴耳藥水。

13. 遵守醫囑:

在用藥上,應嚴格按照劑量標準使用,患兒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多吃藥就好得快,擅自給孩子增加藥量,這樣容易造成嚴重的毒、副反應。

14. 不要擅自給孩子使用滴耳藥水:

如果使用不當,容易加重病情。

15. 注意藥物的過敏反應:

及時向醫生講明曾經過敏的藥物。

16. 遵守醫囑:

在就醫時,患兒家長應詳細向醫生描述患兒發病的經過,并主動向醫生交代患兒以前曾經患過的疾病和曾經過敏的藥物。

17. 患兒在就醫時,應耐心地做好說服解釋工作。

18. 治療方案的安排:

何時復診,要聽從專科醫生的安排。

19. 是否應經常清潔外耳道:

外耳道耵聹腺和外耳道皮膚對外界的刺激高度敏感,是保護外耳道和鼓膜的有利屏障,可以防止異物或昆蟲的直接侵害。

20. 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潔:

不要自己為患兒清理耵聹,這樣容易造成外耳道或鼓膜的損傷或者引起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癤腫等疾病。

21. 治療措施:

如果患兒耵聹栓塞嚴重,影響聽力,應到正規醫院請專科醫生處理。

22. 取耵聹的注意事項:

取耵聹時可能會造成疼痛,患兒家長應提前做好患兒的說服教育工作。

23. 處理耵聹的方法:

如果耵聹柔軟潮濕,可以用溫鹽水沖洗排出。如果耵聹呈硬塊狀,應該用耵聹鉤直接取出。如果耵聹過硬過大不易取出的,可以先用碳酸氫鈉滴耳液滴耳2~3天,待耵聹軟化后,再用溫鹽水沖出。

24. 注意保護外耳道:

耵聹有輕度的殺菌作用和保持外耳道適宜濕度的作用。因此,不要自己為患兒清理耵聹,這樣容易造成外耳道或鼓膜的損傷或者引起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癤腫等疾病。

25. 治療措施的調整:

如果患兒耵聹栓塞嚴重,影響聽力,應到正規醫院請專科醫生處理。

26. 取耵聹時可能會造成疼痛:

患兒家長應提前做好患兒的說服教育工作。

27. 醫囑的遵守:

如果耵聹柔軟潮濕,可以用溫鹽水沖洗排出。如果耵聹呈硬塊狀,應該用耵聹鉤直接取出。如果耵聹過硬過大不易取出的,可以先用碳酸氫鈉滴耳液滴耳2~3天,待耵聹軟化后,再用溫鹽水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