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需陪伴孩子共同成長,打造和諧家庭
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參加專題活動,就和孩子說下午請他吃披薩。或許家長們認為有那樣的誘惑,就可以應對孩子。卻不知道孩子身上擁有較大武器,在與父母斗的過程中,他徹底毀了自己。
8月11日,在一場名為“塑造孩子邁向成功15種工作能力”的公益講座中,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韓曉燕這樣提到。這次專題活動是上海青少年兒童文化活動中心舉辦的2007年上海政府事實新項目“家校聯系助發展——零時間溝通,零距離接觸”系列講座的內容之一。
當韓曉燕教授問及孩子們是否一大早就被父母叫起來,孩子們陸續點頭。當問及家長是否承諾下午請孩子吃美味的,許多家長內心笑了。
他原本不想來,卻一不小心拖了回來,到現在還板著個臉。一名中學生的家長看見身旁一句話不用說的孩子說。
韓曉燕提示家長,每周一定要有和孩子相處的溝通時間,例如在嘈雜的公交車上,四周全是生疏的自然環境,僅有父母是孩子唯一了解的人,這個時候,父母能夠與孩子暢快地溝通,孩子也會很信賴父母。
還記得孩子兒時,我詢問他,你媽媽幾歲了?孩子告知我:“媽媽,你七歲了!”我一聽怪異了,母親為什么會七歲?孩子更為怪異地看見我講:“母親生了。”我做媽媽的,因此媽媽和我一樣大!”韓曉燕進一步說,作為父母,出任父母這一角色時,和孩子年紀是同樣的。要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都需要留意。
韓曉燕經常接受家長的咨詢,曾經有一位父親讓她印象深刻。這名父親的孩子非常喜歡周杰倫,但他很看不慣周杰倫,說周杰倫“歌唱聽也聽不清楚,神情都不豐富多彩,乃至像‘腦癱兒’一樣”,孩子聽了這句話就摔門走了。韓曉燕覺得這名爸爸的做法很不穩妥。
“周杰倫會寫作、會拍戲、會歌唱、會給母親編曲,多么的有孝道,孩子為什么會討厭呢?可是父母卻通常看不見這一點。”韓曉燕真誠提示諸位家長,不必隨便在孩子眼前詆毀她們的超級偶像,孩子崇拜偶像全是有自身的原因的。
如果像這名爸爸一樣詆毀孩子的超級偶像,只能提升孩子對父母的對抗感。青春發育期孩子的叛逆,是許多家長頭痛的難題。韓曉燕提議家長不必過度緊張,一定要了解孩子,對一些并不是原則問題的事兒,能夠采用一定的謙讓,以推動與孩子的溝通。
韓曉燕舉例說,一些家長發現,在和孩子逛街購物時孩子會問父母店鋪里哪一件衣服最不好看,而當父母強調自身討厭的衣服褲子時,孩子卻反倒一定要買。“這時候孩子已經創建了自己的審美觀念,家長不可以一味抵制。”韓曉燕建議家長要多見孩子考慮。
“想一想孩子上一天的課,從早晨六七點上到中午四五點,返回家里,已經非常累了,這時候想看看卡通片放松一下,又有哪些不能呢?父母不應該一見到孩子在看電視劇就冷言冷語,就問課程做的怎么樣了,孩子早已非常累了,再聽父母那樣說,就更不愿和父母說話了。”韓曉燕認為,塑造孩子的信心也十分關鍵。
經常有一些家長放眼望去全是孩子的缺陷。“本來孩子考了98分,家長卻偏要指責那2分是怎么扣的,卻看不見孩子累死累活獲得的98分。”韓曉燕覺得,如果孩子的優勢得到激勵會更好,壞的層面遭受指責也會更壞,因此家長一定要留意自身的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