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玻璃心的孩子往往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過度的溺愛和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會造就玻璃心的孩子。那么,面對玻璃心的孩子,家長如何應對解決呢?接下來,八寶網小編將詳細介紹應對玻璃心孩子的方法。

孩子玻璃心是怎么造成的?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玻璃心?

玻璃心的孩子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 過度的溺愛:孩子作為家里的寶貝,備受寵愛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旦這樣的寵愛超出界限,就會對孩子日后的生活造成影響。一些極度寵愛孩子的父母,他們會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從來都沒有讓孩子失望過,孩子也很享受這樣的待遇。

2. 給孩子過度的照顧: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多大年齡學會什么養的技能,那是一定的。父母太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關于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就會讓孩子失去成長的機會。

3. 不讓孩子學會失敗:父母不讓孩子學會失敗,相比較于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始終要求孩子,不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開心,游戲中會故意輸掉,來“成就”孩子的成功。這種故意式的成功,很容易讓孩子有一種“我很強”的錯覺,一旦在真正的游戲中輸掉,很容易讓自己的內心失衡,質疑自己的能力,慢慢地就會變得不自信。

4. 習慣性的打擊:一些父母對孩子夸贊很容易讓孩子驕傲起來。因此,為了不讓孩子是太驕傲,他們選擇對孩子們進行“打擊”。孩子做對的事情,他們視而不見,一旦孩子們出錯,他們就會揪住不放,嚴聲訓斥。而且,對于孩子合理的想法或情緒的表達,他們都是先把孩子的缺點擺在首位。孩子想學習畫畫,他們會說:“那些顏色的英語單詞你都分不清楚,你根本就沒有天分。”孩子因為瑣事與好朋友吵架,心里很受傷,他們會說:“一定又是因為你學習不好,人家才會和差生在一起玩兒。”這樣的言語,只會讓孩子們認為爸爸媽媽根本就是不愛自己的,他們也就會失去嘗試和努力的動力,變得消極敏感,經歷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可能哭鼻子。

那么,家長應該如何應對玻璃心的孩子呢?

1. 不要過于順從孩子的行為。家長不要因為害怕孩子不高興而接受孩子的一切行為。孩子從小到大的行為是不斷被塑造和修正的,如果一個不好的行為家長模棱兩可地接受了,那么孩子就會在心中默認這個行為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在吃飯的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按時吃飯可能會容忍孩子鬧小脾氣,孩子會認為自己這樣做是沒有錯的,往往情況就愈演愈烈,下一次可能就叫嚷著不吃或者摔碗摔筷子。其實家長只是懶得和孩子在這件事上糾結,但孩子會認為原來我這種情況下態度不好也是沒事的,那么我下次也可以這樣,從而強化為了孩子的負面行為。家長在初期應當花時間在孩子的行為修正上,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應當及時的用言語制止并且溝通,適當的褒獎可以正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同時適當的挫折也可以讓孩子通過一次次的努力學會如何面對困難險阻,孩子才可以從遇到的困難中汲取經驗不斷地成長。成功和失敗都是人生的常態,只有孩子可以同時面對這兩種情況才可以適應成長的過程并獨立解決問題。

2. 先處理情緒再正確引導。很多孩子會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嘗試,所以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并且進行正確的引導。家長需要先了解孩子的真正情緒,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幫孩子概括。比如孩子這次考試沒考好很失落,家長可以說:“這次沒考好是不是很失落啊,”而不是說:“這只是一場小考試而已,怎么這么不抗壓呢。”家長們需要先疏導孩子的情緒之后再教孩子,寶貝你看這道題是你粗心大意了,下次要注意一下等等。這樣孩子的負面情緒就不會積壓在一起,而導致對這件事情產生恐懼感,解決了孩子的情緒問題之后,再處理這件事情。孩子沒考好的結果還是需要讓他自己承擔的,比如在下次考試前每個晚上都需要多看半個小時的書。

3. 選擇性地進行褒獎。家長需要選擇性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褒獎,比如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的這些他們本應該掌握的事情,家長如果經常夸獎可能會造成孩子過度自信,導致孩子在遇到其他同齡人孩子的時候,發現大家都會,就更容易產生挫敗感。家長們可以夸獎孩子關于正確品行或者三觀的事情,最好是對某一具體行為進行褒獎,比如孩子這次和很多朋友分享了自己的蛋糕,家長可以夸:“寶貝可以和身邊的朋友分享零食,媽媽很欣賞這個行為。”孩子就會明白是分享這個行為值得稱贊,為孩子提供了以后具體的努力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將夸獎的內容內化了,有利于對孩子的優秀品行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