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小孩都需要補鈣。家長需關注小孩的日常舉動,判斷孩子是否需要補鈣。給孩子補鈣時,也有許多小技巧和方式。那么,如何給孩子補鈣呢?接下來,八寶網小編將詳細介紹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缺鈣以及補鈣的方法。

首先,判斷孩子是否缺鈣。這需要家長留意觀察孩子的日常生活。只要觀察孩子的日常,就能發現一些端倪。例如,1、抽筋。尤其是在晚上,如果孩子的腿或腳總是抽筋,很可能就是缺鈣了。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可能已處于嚴重缺鈣狀態,家長們應立即給小孩補充鈣,以免耽誤孩子最佳生長時期。2、抵抗力下降。鈣的缺乏會造成抵抗力下降,孩子可能會經常感冒、發燒。有時孩子生病并非因為換季,而是因為缺水。因此,家長應關注孩子的健康,及時給孩子補充鈣。3、腿型變化。缺鈣嚴重時,孩子的雙腿會發生變化,從原本的直直的腿變成X型或O型。這種腿型影響美觀。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腿型發生細微變化時,不要責怪孩子不好好走路,要考慮給孩子補鈣。4、生長發育緩慢。如果孩子一段時間內身高沒有變化,說明可能需要補鈣。家長不應認為孩子身高就此停止生長,應關注補鈣時間。補鈣最佳時機是嬰幼兒出現缺鈣早期癥狀時,如入睡盜汗、夜驚、夜啼、發育遲緩等。

給孩子補鈣時,要把握好補鈣時間。通常,嬰幼兒在出生兩周后就要開始補鈣。6個月內的嬰幼兒,主要依靠母乳或配方奶。補鈣的最佳時機是在嬰幼兒出現缺鈣早期癥狀時,如入睡盜汗、夜驚、夜啼、發育遲緩等。補鈣進程需持續到嬰幼兒2歲左右。幼兒2歲半后戶外活動增加,飲食種類逐漸多樣化,這時一般不需額外補鈣了。

選好鈣源。食物補鈣最為安全。母乳、配方奶是嬰幼兒首選的補鈣食物。此外,還可選擇其他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肉類、豆制品和綠色蔬菜等。當食物補鈣不能滿足需求時,可選擇服用鈣劑。不同鈣劑的含鈣量和吸收率不同,家長可根據嬰幼兒的實際情況,如年齡、口味和缺鈣程度進行選擇。同時,還需注意鈣劑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動物骨粉和海洋生物為原材料的鈣劑。

控制好補鈣劑量。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指南,嬰幼兒每日鈣適宜攝入量按年齡段劃分,0~6個月是200毫克,6~12個月是250毫克,1~3歲是600毫克。家長應根據嬰幼兒缺鈣的程度和喂養方式,咨詢醫生相關劑量。補鈣同時需補維生素D。維生素D可有效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是打開鈣代謝大門的“金鑰匙”。中國營養學會根據嬰幼兒時期營養需要量,推薦每天補充維生素D400~800IU。可以選擇服用魚肝油(維生素AD)或維生素D3制劑,多曬太陽也是補充維生素D的良好途徑。

選擇正確的服用方式。相同劑量的鈣,分次補比單次大劑量補吸收好。同時,鈣劑最好單獨服用,避免與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同時食用,如菠菜、莧菜、韭菜和蘿卜等,否則會影響鈣的吸收。避免補鈣過量。過量補鈣不僅是一種浪費,對嬰幼兒的健康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家長可根據喂養史判斷補鈣是否過量,結合體格檢查,看嬰幼兒是否有前囟過早閉合、骨骼X線檢查是否有骨齡提前、組織異常鈣化及尿鈣量檢測是否過高等情況。一旦發現嬰幼兒服用過量,應立即停止補鈣或及時調整劑量。通常只要將鈣及維生素D劑量做恰當調整,鈣過量的癥狀就會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