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毛奇華先生,早教中心經理,他的兩個孩子分別7歲和3歲。我于2004年回國,并開始在美國工作。在毛先生大兒子1歲半時,我決定讓他開始參加親子課程,以尋找合適的玩伴,同時也結識更多同齡的父母。在小兒子出生后,我們逐漸掌握了解決親子課程內容的技巧,直到2歲。在這段時間里,我和妻子在家里共同進行早期教育,例如帶著他們去院子里挖土養蟲子。每年我都會買日歷,記錄他們的生日練習數量,并記錄天氣。此外,我還會在家里為孩子觀察自然現象。

個人育兒技巧1:不要對孩子說“不”。當孩子把高的事物稱為塔時,我們應簡單地回應:“不,你錯了。”這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從而形成“塔=高”的概念,進而學習類比思維。因此,在孩子2歲以內,我們可以改變使用“不”這個詞,而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個人育兒技巧2:5:1。孩子總是做一些父母不想讓他做的事情。我們總是暫時停止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同時給予他們五件可做的事情。這樣做不會消除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例如,當孩子去開水器的熱水開關時,我們把他抱起來,拿出一半熱水,馬上摸杯子,知道有多熱。然后放入一半冰水,讓他觀察混合的過程。這樣,他反而會因為做了被阻止的事而知道更多。

個人育兒技巧3:結合社會教育。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公民,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因此,當孩子亂扔垃圾時,我們會說:“你把臟東西扔在地下,下雨的時候它們就會滲到土里,然后有毒的東西就會被地下的水流帶進河里,這樣河里的魚就會死掉。”幾個星期后,孩子看見一個小朋友亂扔垃圾,馬上跑過去說:“你不能扔,魚會死掉的。”

家庭建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包括自己的言行前后的一致,以及雙方的原則和規則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