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喂飯造成容貌缺陷: 教孩子健康吃飯方法
長期給孩子喂飯會導致孩子齙牙嗎,有的人說為了讓孩子吃得飽點,寧愿給孩子喂飯,不過怎么做才能讓孩子乖乖吃飯呢,八寶網小編就來說說吧。
長期喂飯的危害有哪些?
1、讓孩子喪失進餐樂趣
小編聽過很多喂飯的父母抱怨,每次給孩子喂飯,簡直像上刑一樣!
滿世界追著喂,抱著喂,哄著喂,每次吃飯都像在演出”貓和老鼠“!
很多爸媽很奇怪:吃飯難道不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嗎?為啥孩子會這么不情愿?
其實,吃東西是孩子的本能,恰恰是喂飯時大人的催促和逼迫 ,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吃飯就像完成任務,孩子怎么能喜歡得起來?
2、影響孩子消化吸收能力,不利健康
喂飯時,大人往往一口接一口地給孩子往嘴里送食物,很多時候孩子還沒來得及好好咀嚼,為了下一口食物就不得不趕緊咽下去了!
久而久之,孩子不僅無法進行咀嚼能力的訓練,而且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不好,很容易發生積食的現象,也無法充分地吸收營養。
之前小編在網上看過一則報道,東莞3歲的小朋友樂樂,就是爺爺奶奶一手“喂”大的,雖然每次樂樂都拗不過老人,乖乖地把飯吃完,但很不喜歡吃飯,身材也很瘦小,后來到醫院檢查,發現孩子小小年紀就得了厭食癥!
除此之外,長期喂飯還會導致孩子失去對饑餓和飽脹感的判斷,導致的另一個極端就是撐大孩子的胃容量,引發小兒肥胖!
3、不利于孩子手眼口協調發展
讓孩子自己學習吃飯,其實是很好的精細活動鍛煉和身體動作平衡機會,在自己吃飯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大腦、嘴巴、眼睛、手指全方位的協調配合。
如果只圖方便給孩子喂飯,就失去了這一絕佳的鍛煉機會,手眼的協調性相對來說就沒那么好了。
另外,小編的兒科醫生朋友也曾說過,自己學著吃飯的寶寶,口腔運動往往更加靈敏,說話的吐字發音也會更加清晰準確呢!
4、孩子面容有變丑的風險!
讓孩子自己吃飯,學會咀嚼,對他們的咀嚼肌和頜骨都是很好的鍛煉;如果長期喂飯,這些重要的部位缺乏活動,久而久之可能會導致孩子面部肌肉僵硬、頜骨發育不完善,甚至有“地包天”、齙牙的風險!
寶寶什么時候開始學吃飯?
那么,多大的寶寶開始學吃飯會比較好呢?
一般孩子10個月大的時候,就有開始模仿大人吃飯的行為。
像小好10個月左右時,喂飯時就開始對餐具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每次喂飯時都會揮舞著小手來搶小編手里的勺子,這時候小編就意識到:訓練她自己吃飯的好時機來啦!
1歲到1歲半這個時候,是寶寶學習自己吃飯的黃金時期,日本育兒專家松田道雄在《育兒百科》中也提到,這個時間段,可以開始讓孩子學習用小勺吃飯。
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孩子手部發育協調尚不完善,把飯灑得滿身都是的現象肯定會出現, 但爸媽們要耐心保護孩子的積極性,鼓勵孩子自己吃飯。
剛剛開始學習吃飯時,爸媽可以讓孩子熟悉用勺子舀飯吃的動作,然后再喂飯,慢慢地過渡到孩子自己能全程用勺子吃飯的時期。
小編記得小好從學會拿勺子,到自己完全獨立吃完一小碗飯,用了差不多4個月時間。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包容孩子剛開始吃飯的忙亂,等孩子學會自己吃飯的時候,爸媽們該多驕傲自豪呢!
這幾點爸媽務必注意!
1、千萬別嚼碎了食物喂孩子吃!
小編身邊很多爸媽,喂孩子吃飯前,會自己先嘗嘗食物的溫度,或者把食物嚼碎了喂給孩子吃;
但小編要提醒大家,這樣做是非常不科學的,孩子有可能會得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之前小編看到一則報道,兩歲半的小女孩多多胃出血住院,原因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HP)。
醫生說,像多多這個年紀就胃出血的,還真是很少,這一般跟平常的不科學飲食習慣有關。
多多奶奶說:“有時候,她肉咬不斷,我就咬點下來再夾給她吃。有時候她看到我碗里的東西想吃,我就直接用我的筷子喂她。”

這下,謎底解開了。奶奶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她再嚼著喂多多,多多年紀小,抵抗力弱,胃部粘膜也比較脆弱,就被感染了。時間一長,胃部潰瘍,久而久之,就引發了胃出血。真相揭開后,一家人悔不當初!
2、別給孩子加餐吃太多零食
小好有一陣子特別不愛吃飯,一頓平均吃不過三口,后來小編破了案,發現原來是奶奶經常在下午給她塞零食吃,又是巧克力又是小餅干,孩子覺得“反正不吃飯也能吃好吃的”,自然就不肯吃飯了。
因此,給孩子養成一日三餐的規則意識非常重要。爸媽們一定要給孩子立好吃飯的規矩。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也不要強迫,但要明確告訴孩子,直到下一餐飯開始之前,都是沒有東西吃的,就這樣慢慢培養孩子吃飯的自覺,讓他明白三餐按時吃飯的重要性。
同時,爸媽們也不用擔心把孩子餓壞了,讓他們適當體驗一下饑餓,對身體是沒有壞處的哦~
3、爸媽做好吃飯的“榜樣”
很多媽媽跟小編抱怨過,為什么我家孩子不愛吃飯?
別看吃飯是件平常的事情,但要讓孩子認真吃完一頓飯,氛圍是很重要的!
小編建議大家,每到飯點,全家人就一起坐在餐桌前,其樂融融地一起吃飯,談論一些開心的話題,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餐桌氛圍,調動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小編還有一個小妙招想跟大家分享:做飯時,媽媽們可以讓孩子主動過來幫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洗菜、遞調料瓶等等,讓孩子對做飯有充分的參與感!
同時,鼓勵孩子給做好的飯菜起名字,可以顯著增強孩子對飯菜的興趣!像小好就“冠名”了家里的好幾種飯菜,每次吃“小好牌清炒豆角”、“小好的西紅柿炒蛋”的時候,她都特別積極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