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上火了”是什么因揭秘?
“上火”是中醫和民間的常用說法,現代醫學將其解釋為炎癥,通常由細菌、病毒入侵機體,或兒童積食、排泄功能障礙引起。由于孩子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生長發育迅速,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如果飲食不當,再加上夏季孩子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就容易引發“上火”。
孩子“上火”時,常會出現扁桃體炎、口角皰疹、便秘、小便發黃、不欲飲食、煩躁不安、眼屎增多的癥狀。在人體的自然免疫過程中,孩子還容易受到外部侵擾,如風寒和各類病毒,從而引發感冒、腮腺炎、水痘等病癥。因此,“上火”是孩子體內潛在的病因,需要及時治療。
由于孩子臟器嬌嫩,器官發育未成熟,直接瀉火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腸胃功能,導致腸胃菌群失調。所以,除了選擇正確的藥物治療外,還應注意飲食調整。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挑食、偏食;給孩子喝些綠豆湯或綠豆稀飯,多吃綠色蔬菜,如卷心菜、菠菜、青菜、芹菜。蔬菜中的大量纖維素可以促進腸蠕動,使大便順暢;平時多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不購買或少吃易“上火”的油炸、燒烤等食物,少吃瓜子或花生,少喝甜度高的飲料,最好喝白開水。有輕微“上火”現象,平時可以多給孩子吃些梨,或者把梨煮后喝些梨水,另外可給孩子用甘草、菊花、金銀花等泡水喝,也可喝一些淡淡的綠茶,對于“上火”也很有用。
秋燥來襲,媽媽們可能會面臨秋燥給孩子帶來的各種問題,如口燥咽干、皮膚干燥、大便干結、常流鼻血、愛爛嘴角、喉嚨疼痛等。有的孩子眼屎多,媽媽們就認為孩子是“上火”了。然而,眼屎多并不一定代表孩子“上火”,也可能是奶粉品質不佳導致的便秘。
品質不好的奶粉,溶解度就會差,會產生沉淀、掛壁、接團等現象,甚至有奶塊產生,而這些是導致寶寶吸收不佳、上火甚至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