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小兒感冒高發期,媽媽們的應對小妙招大盤點
寶寶發熱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退熱:
首先,當寶寶體溫超過38.5℃時,可以使用退燒藥。然而,當體溫低于38.5℃時,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燒藥。可以采取物理降溫方法、口服中草藥、多喝溫開水的方法來降溫退熱。
小兒皮膚薄嫩,皮下血管豐富,發熱時可采用溫水搽浴、退熱貼外敷等物理降溫方法,尤其是嬰幼兒,副作用少,優于藥物降溫。寶寶體溫未穩定前,在服用退熱藥體溫下降后,也應每3-4小時測量一次體溫,及時發現小兒發熱,以免出現病情反復。
此外,寶寶發熱時,應多吃粥,少油膩食物。由于孩子發熱時,胃腸道蠕動變緩,消化液分泌減少,所以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此時,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分,因為發熱時會消耗大量的水分,導致體內水分丟失。但必須強調的是,飲料不能代替白開水。出汗多時要稍增加食鹽攝入量。
對于年齡稍大的孩子,飲食應以低脂肪、低蛋白、流質食物為主,如面條、菜粥等,多吃新鮮蔬菜等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孩子體溫下降,食欲好轉時,可以改為半流質食物,如肉末菜粥、面條或軟飯、蛋羹,肉湯等,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少量多餐。
專家推薦了一些退熱良方,如綠豆雞蛋清餅、傳統藥膳、小兒退熱栓等。同時,還有一些媽媽必備的退熱良方,如魚腥草豆豉粥、二花粥、薄荷梨粥等。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發燒體溫不太高時不必用退熱藥,但如體溫超過38.5℃時則可能引起驚厥,應及時在醫師指導下用藥。家長不要擅自同時給孩子服用幾種退燒藥,如果劑量控制不好,可能會有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