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各種疾病容易滋生的季節,特別是對于寶寶這樣的易感人群。在這個時期,寶寶容易因為不注意口腔衛生而出現口舌生瘡的問題。其中,念珠菌感染尤為常見,會導致寶寶出現鵝口瘡。鵝口瘡是一種口腔粘膜病,在嬰幼兒和老年體弱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念珠菌原本是口腔常駐菌群,但在使用廣譜抗生素或由于局部或全身刺激因素導致人體防御功能降低時,原本與我們和平共處的念珠菌就會變成敵人,引起疾病。

寶寶鵝口瘡是怎么感染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喂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3、接觸了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4、嬰幼兒在6~ 7個月時開始長牙,牙床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霉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5、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6、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霉菌乘虛而入。

那么,如何預防和治療寶寶鵝口瘡呢?預防鵝口瘡的最佳方法,應該著重在寶寶口腔的衛生方面。每次寶寶喝完奶之后或早晚起床后、就寢前,都需要用干凈的紗布沾水輕輕擦拭口腔內壁及牙床,這樣不僅可遠離鵝口瘡的迫害,更可讓寶寶從小就習慣口腔的清潔工作。媽媽及寶寶的看護人員,都應該注意個人衛生,每次接觸寶寶以前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凈。

對于已患鵝口瘡的寶寶,母親喂奶前應該洗手并用溫水擦干凈自己的乳頭。如果是人工喂養,每次用奶瓶前應先用4%的蘇打溶液浸泡半小時,煮沸消毒后再用。寶寶的洗漱用具(臉盆、毛巾、漱杯等)和食具應單獨使用,用畢煮沸消毒15分鐘。當發現寶寶口腔內有類似奶瓣的斑塊時,不要隨便揩洗,以免黏膜損傷引起細菌感染。

在確診寶寶患有鵝口瘡后,爸爸媽媽可以用消毒藥棉蘸2%的小蘇打水擦洗口腔,擦洗的時候動作要輕,再用1%龍膽紫涂在患處,每天1~2次。還可以取制霉菌素一粒研成末,加入5ml甘油調勻,涂搽在患處。這些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寶寶治療鵝口瘡,也可以讓寶寶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