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兒童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暑假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其中大部分是由誤服藥物、食物引起的中毒所致。根據溫醫附屬育嬰兒童醫院急診科的接診數據顯示,近段時間,該科平均每月都有二三十例中毒患兒就診。醫生提醒,家長一定要嚴格看管孩子,家庭常備藥品要專門保管,并放置在兒童無法觸及的地方;不要食用隔夜、生冷、不潔食物。
不久前,急診科接診了一名6歲的小男孩。送至醫院時,他已經昏迷了5個小時。家長表示不知道孩子吃了什么。在洗胃過程中,醫生發現了一股濃重的酒味。原來,孩子偷喝了家里自制的楊梅酒,導致酒精中毒。醫生介紹,由于兒童大腦皮質發育不完全,肝臟解酒能力差,對酒精的耐受性低,若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或留下嚴重后遺癥。
除了酒精,降壓藥、干燥劑、老鼠藥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藥物、食物以及家用品,都有可能是導致兒童中毒的“罪魁禍首”。急診科主任何時軍介紹,每年暑期,他們最常見的兒童意外事件就是中毒。主要包括藥物中毒和食物中毒。藥物中,家庭常備藥品如降壓藥、抗精神病藥、止瀉藥等最為常見,這些藥品往往被孩子當成糖果誤服。
當兒童發生中毒后,正確的處理措施非常重要。最基本的急救措施就是送患兒到就近醫院洗胃,而不要刻意送往大醫院。因為時間一長,毒性物質就容易從胃里流到血液里去。特別對于誤服劇毒藥物中毒的患兒,及時洗胃非常關鍵。何時軍醫師說,平時碰到最常見的一個誤區就是不少家長“舍近求遠”把孩子送到大醫院去。其實,只要在當地正規的醫院或者衛生院,都可以洗胃。此外,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誤服藥物,就應當馬上送孩子到醫院。但往往有一些家長發現孩子并沒有出現不適癥狀,就采取觀察、等待方法,以至于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除了藥物,食用不潔食物也容易引起孩子患上急性胃腸炎。幾天前,一名2歲的小女孩被送到兒童醫院時,出現高燒40攝氏度、腹瀉、驚厥等癥狀,經診斷是沙門菌食物中毒,原因就是吃了不合格的蛋糕。何時軍醫師介紹,沙門菌食物中毒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兇手,而7-9月份是沙門菌最活躍的季節,食用前一定要把食物完全加熱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