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腎病疑似信號:尿中泡泡的出現
門診上常有家長反映,孩子早上醒來時尿尿有大量泡沫,眼瞼浮腫,類似“肉眼泡”,起初可能只是熬夜引起,但很快會出現下肢水腫,然后是腹水和全身水腫。這是什么原因呢?專家指出,尿液異常和眼瞼浮腫是小兒腎病的早期信號,家長需要密切關注,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尿常規檢查。
孩子尿尿時出現泡沫,這是怎么回事?
正常的尿液中含有各種含氮物質和礦物質,其濃度會隨著個人喝水量的多少而有所變化。有些孩子站著尿尿,比較容易有泡沫;喝水較少的人,尿的濃度高,比較容易有泡沫;早上的第一泡尿,也比較容易有泡沫。以上幾種情況,小便有泡沫是正常的。
尿泡沫增多和肉眼泡是小兒腎病的早期信號。
然而,如果孩子的尿液中泡沫明顯增多,并且經久不消,很可能是由于尿中的蛋白含量增高。尿液的顏色發黃、紅、暗,或者像茶葉水、洗肉水、煙灰水一樣時,這往往是血尿的表現,是小兒腎病的早期信號。此外,還有一部分患兒在腎病綜合征發病時會出現眼瞼水腫的情況。近年來,兒童腎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如果腎病患兒不能早期發現并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可能轉為慢性腎病,并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期出現尿毒癥,需要長期透析治療或腎移植。
醫生表示,如果早上起床后發現寶寶眼瞼有輕度浮腫,顏面部、雙下肢浮腫,幾個小時后消退,此時就應去做尿液檢查以區分是否有腎炎。同時還要在患兒感冒、發燒后最好查尿,因為如果患有腎臟疾病的兒童在感冒發燒時感染擾亂機體免疫功能,機體代謝加快,導致腎臟負擔加重,進而促使免疫出現紊亂,容易出現尿檢異常,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尿常規檢查可以說明什么問題?
腎臟一旦出現問題,最早能從尿常規中反映出來。尿常規對診斷泌尿系統疾病是一項簡單又準確的篩選性檢查,常可提供泌尿系統疾病的線索,對早期診斷有幫助。尿常規不僅可以反映尿中的酸堿度、比重等,而且紅細胞、白細胞、管型更能進一步提示該患兒需進行有關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的實驗室檢查及追蹤、隨訪,以免延誤病情。分析尿液成分的變化為腎臟病變和功能狀態以及一些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診斷提供依據。
除發熱外,尿常規中出現紅細胞、白細胞、蛋白尿均提示腎臟泌尿系統存在疾病可能。在首次尿常規檢測異常者應進行第二次尿液檢查,如先后二次檢查均有異常,應赴有關醫院腎臟專科咨詢或就診。尿中出現紅細胞增多常說明泌尿系統有腎臟疾病如IgA腎炎等;白細胞增多說明有炎癥(尿道感染),尤其女孩更應重視。大量蛋白尿如伴有高度浮腫,可能有腎病綜合征存在,不可忽視。
11歲男孩明明(化名)最近上課總是坐不住,控制不住要上廁所,不僅如此,明明最近狂能喝水,一天能喝3熱水瓶的開水,這讓家長很詫異,于是帶他到醫院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確診患上的是比較少見的“尿崩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金暉副主任醫師表示,小孩若有尿多、愛喝水、容易口渴的表現,極可能患上尿崩癥。
寶貝每天告訴你的“健康情報”。
吃喝拉撒睡,是小寶貝出生后的主要活動,其中“撒”是寶貝每天多次的“必修課”,寶貝撒尿的情況能傳遞出身體內的很多重要“健康情報”,媽咪們可要認真觀察寶貝的尿量、尿色、尿次數、尿味及自主排尿情況,以便及時了解寶貝的健康狀況。
不良習慣可導致兒童腎病。專家建議每年做尿檢。
兒童腎臟病患者增長趨勢明顯,但因隱匿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常常被家長忽視。專家建議,小孩最好每年做一次尿檢,既簡單方便,又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