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這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視的小小身體,其實卻能反映出我們身體的一大健康狀況。因為我們的五臟六腑的變化會相應地反映到指甲上來,通過指甲的顏色和形狀的微妙變化,我們可以發現某種營養缺乏或某種疾病在侵犯著我們的寶寶,從而給我們敲個警鐘,讓寶寶盡快恢復健康。

正常的指甲應該是這樣的:指甲占手指末節的3/5,甲白占指甲面積的1/5。當所有的指甲都有恰到好處的甲白時,我們就可以推斷出人體的健康狀況良好。相反,如果10個手指甲完全沒有或僅僅有一點點甲白,那么這意味著寶寶的身體可能正處于疲勞狀態,或者寶寶可能正患有某種疾病。

正常的指甲應該是平滑、光潔,呈粉紅色的。甲面上不應該有縱橫交錯的溝紋,甲上不應該有斑點及凹陷,指甲末端也不應該翹起及向下彎曲。

有幾種指甲變化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信號:

1. 指甲變蒼白,呈匙狀指:這可能是嚴重貧血的征兆。 2. 指甲上有白點或白斑:這可能是腸內有蛔蟲或微量元素鋅、鐵等營養物質缺乏。 3. 指甲呈紫紅色且指頭變粗呈杵狀(稱杵狀指):這多見于患“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 4. 指甲變成黃色:這可能是吃橘子過多引起的。 5. 指甲出現橫溝、縱溝及縱橫交錯的溝紋:這可能是由于發熱性疾病、營養物質缺乏或關節炎引起的。 6. 指甲出現凹痕:這可能是由于缺鈣引起的。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些食補措施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指甲的健康狀況。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補充鈣質、鐵質和鋅質等,來改善指甲的健康狀況。牛奶、羊奶、肉類、魚、蝦、芝麻、花生、葵花籽、豆類、豆制品、柑橘、葡萄、山竹等都是富含鈣質的食物;黑木耳、還帶、芥菜、韭菜、谷類、赤小豆、綠豆、動物肝臟、蛋黃、動物血等則是富含鐵質的食物;而豬肉、牛肉、魚、海產品、牡蠣、海帶、紫菜、菠菜等則是富含鋅質的食物。

總的來說,我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寶寶的指甲健康,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就醫,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給寶寶提供均衡的飲食,讓寶寶的身體得到足夠的營養,從而保證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