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盛夏的到來,市面上各類打著“補充營養素”、“提高免疫力”等旗號的運動型、維生素性、保健型等功能飲料紛紛擺上了商場超市的貨架,幾乎占據了“半邊天”。盡管這些飲料的價格比礦泉水、可樂、茶飲料都要高,但前來購買者絡繹不絕。那么,這些以“功能”二字為最大賣點的飲料的效用究竟如何呢?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營養科主任葉林教授為我們詳細解釋,所謂功能飲料,就是在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功能因子,既可滿足解渴的需求,又能在飲用過程中調節人體機能、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飲料。值得注意的是,功能飲料的產品成分有其特殊性,是針對特殊營養需求的人群而配制的,需要在特定條件下飲用,因此選擇時必須慎重,要根據個人特點、身體狀況,或對某一成分的需求狀況而定。

葉教授強調,功能性飲料并不能代替粥、水果、蔬菜,更不能代替日常飲水。一些功能飲料中含有的咖啡因、牛磺酸等刺激中樞神經的成分,這些成分有一定的抗疲勞和適量補充鈣、鉀、礦物質、電解質等作用,比較適合體力損耗較大、需要補充能量的特定人群和成年人。

然而,對于兒童來說,他們正處在發育階段,運動量較小,如果過量補充這些成分,會加重孩子自我調節的負擔,還會超過孩子消化系統和腎臟、肝臟以及神經系統的承受能力。此外,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在飲用功能飲料時,通常含有的鈉元素會增加機體負擔,引起心臟負荷加大,血壓升高。因此,在沒有強烈運動、人體大量流汗的情況下,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人群也不適宜飲用功能飲料。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更提倡從膳食中攝取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而不是從飲料中獲取。實際上,蔬菜、谷類和水果才是最好的營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