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耳屎清理指南:如何安全有效地清理寶寶的耳屎?
許多父母看到嬰兒耳朵內有很多耳屎時,總是忍不住想給寶寶掏。然而,嬰兒的皮膚非常脆弱,而且寶寶也經常活動,無法控制。那么,嬰兒的耳屎到底需不需要清理呢?實際上,經常給寶寶掏耳朵不僅無益,還可能有害。
嬰兒的耳屎需要清理嗎?小寶寶的外耳道還沒有發育成熟,而且外耳道大多呈扁平縫隙狀,不容易操作。再加上耳內皮膚嬌嫩,經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如炎癥、長瘡、鼓膜破損造成聽力損傷等。一般來說,耳屎會隨著下頜關節的運動而脫落,如咀嚼或打哈欠等,媽媽不需要擔心。
耳屎只是名字不好聽,但實際上并不是臟東西。耳朵內的分泌物具有抑制細菌生長、防水防蟲的效果。而且耳屎有個特點,無論寶寶是油耳朵還是干耳朵,耳屎只會往外冒,不會往里堵。耳屎多了打個噴嚏就掉了。孩子的耳屎中含“耵聹”,它可粘附進入外耳道的灰塵,起到清潔耳道的作用。此外,耵聹味苦、油質,能驅逐飛入耳內的小蟲,捕獲入侵的細菌。耳屎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膜,使外耳道處于酸性環境,具有輕度的殺菌作用。
耳屎多了怎么處理?一般分泌的耵聹并不多,干燥成片狀,隨著孩子的運動、說話、吃飯和打哈欠,憑借著皮膚汗毛的運動可自行落出。小寶寶不會表達,如果出現抓撓耳朵,或者用自己的小手指摳耳朵時,可能就需要清理了。如果小寶寶的耳屎凝結成硬塊,寶媽們可千萬別自己給寶寶掏,應帶寶寶去醫院請醫生用耵聹水或者液狀石蠟泡軟化后,在內窺鏡下使用耵聹勾取出。
一般耳屎顏色呈奶白色的、淡黃色的、清透的,而褐色的耳屎可能是由于耳部感染引起的,最好請醫生處理。常給寶寶掏耳朵有害無益。經常給寶寶掏耳朵,容易受到細菌、噪音的侵襲,外,還會導致損傷孩子外耳道嬌嫩的皮膚。而且掏耳朵時如果耳屎堅硬或比較多,容易把皮膚劃傷,細菌便會趁機進入傷口引發感染。或因來回搔刮,把細菌擠入毛囊、皮脂腺管,引發炎癥、流水,嚴重者發生外耳道癤腫。如果掏耳朵不小心,還有刺傷鼓膜的危險。在給寶寶掏耳朵時,如果寶寶突然掙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現咳嗽反射,很容易發生意外危險。
寶寶的鼓膜比蟬翼還要薄,非常嬌嫩,一旦遇上猛烈聲波直沖耳道,會損害到鼓膜,甚至造成破裂導致失聰,而耳屎能保護鼓膜,起屏障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