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奶粉質量問題曝光,進口國產品牌無一幸免
近年來,關于問題奶粉的事件屢見不鮮,其中最早曝光、影響最大的是三鹿奶粉事件,而后又有新西蘭恒天然集團肉毒桿菌事件讓人們對食品安全產生了擔憂。然而,在眾多問題奶粉事件逐漸淡出的同時,近期奶粉行業又發生了“地震”。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消息,2014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情況公布,涉及23家國內生產企業和4家進口經銷商。其中,進口樣品抽檢200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4批次,其中存在一般風險的2批次。
據南方網報道,此次抽檢共涉及國內全部100家生產企業的產品和部分進口產品,檢出不合格樣品48批次。國內企業樣品不合格的有44個批次;而在進口樣品抽檢200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4批次,其中存在一般風險的2批次。這48批次不合格的奶粉產品已被國家食藥監總局責令召回。
此外,此次不合格名單還包括了一些知名國產奶粉品牌,如山西古城乳業集團有限公司、貝登(福建)嬰幼兒營養品有限公司、黑龍江華丹乳業有限公司、黑龍江農墾多元乳業有限公司、白城龍丹乳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這些品牌的部分產品因維生素C、亞油酸與α-亞麻酸比值、氯、錳、硒、鐵、鈣等營養素指標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而被列為不合格產品。
與此同時,通報還公布了21批次與包裝標簽明示不符的抽樣產品,這些產品涉及的營養素指標與標簽明示的含量不符。其中,涉事品牌最大的是吉林飛鶴艾倍特乳業有限公司。飛鶴相關負責人表示,產品本身質量不存在問題,但部分批次產品由于外包裝印刷錯誤,導致氯含量指標印制錯誤。
針對此次事件,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國內政策對國產奶粉行業進行了規范,但國產品牌仍需“打鐵自身硬”,否則仍會頻繁爆發安全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應進一步關注嬰幼兒奶粉行業的發展,出臺更多相關政策,提振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