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是女性常見病之一。這種病癥的治療方法會根據癥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如果發現宮頸糜爛,應及時進行治療,因為長期延遲治療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宮頸糜爛是否有可能演變成宮頸癌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宮頸糜爛是指宮頸外口和陰道之間的細顆粒狀紅色區域,根據糜爛面積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度:輕度是指糜爛面積小于整個宮頸面積的1/3;侵蝕面占整個宮頸面積的1/3~2/3;嚴重指糜爛面占整個宮頸面積的2/3以上。目前,醫學界已經明確表示,宮頸糜爛并非由病理上皮潰瘍和缺乏引起的真正糜爛。宮頸糜爛的變化只是一個臨床跡象,其中大部分是生理變化或病理變化。生理柱狀上皮異位癥多見于青春期和生育期女性,因為雌激素分泌旺盛,如口服避孕藥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鱗狀交接部向外移動,子宮頸局部呈現糜爛外觀。

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全球大量循證醫學研究已經證明,HPV(中文名乳頭瘤病毒)是宮頸糜爛的高危因素。HPV有140多種成員,其中HPV16和HPV18與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HPV16和HPV對宮頸癌的貢獻超過70%,其他12種HPV宮頸癌的貢獻加起來是25%~30%。宮頸糜爛曾被認為與宮頸癌有關,但現在被認為與宮頸癌的發生無關。HPV致癌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HPV感染-持續感染-癌前病變-癌癥,這個過程通常需要十年左右。在中間過程中,它可以通過自我改善,也可以通過治療癌前病變來阻斷。因此,只要女性有自我保健意識,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大多數都可以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宮頸癌有一個相對較長的癌前病變期,從宮頸癌前病變到宮頸浸潤癌平均需要十年。及時發現并給予正確的治療,可以完全阻斷癌癥的發展。那么,有癥狀的宮頸糜爛該如何處理呢?宮頸糜爛可以與宮頸炎同時存在,特別是當出現白帶增多、膿性、月經出血、性交后出血等不適時,除了進行宮頸癌的早期篩查外,還必須按照宮頸炎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同時篩查淋菌、衣原體等致病微生物,如果發現微生物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

然而,直接治療宮頸糜爛并不是一個好主意。目前,仍有一些非正規醫院直接對患者進行電熨燙、激光、冷凍、紅外凝結等治療,無需對患者進行宮頸癌早期篩查。這是不可取的。如果不進行宮頸癌篩查,可能會遺漏宮頸浸潤癌或高級癌癥的早期病變(CIN3/S),這對生病的女性來說是危險的。此外,治療還可能造成以下傷害:如宮頸外粘連或閉鎖、創傷導致宮頸炎癥或宮頸子宮內膜異位癥導致性生活或長期白帶血、宮頸功能不全導致妊娠流產或早產等。

手術中使用的紅外刀是什么呢?如果是無癥狀的生理柱狀上皮異位癥,則無需治療表現為糜爛變化的宮頸。局部物理治療可用于糜爛樣變化伴有分泌物增多、乳頭狀增生或接觸性出血,反復藥物治療無效。包括激光、冷凍、微波、紅外凝結、波姆光治療等方法,也可用于中藥保婦康栓治療或物理治療前后的輔助治療。但治療前必須篩查除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物理治療是治療宮頸糜爛癥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療程短、療效好的優點。適用于中度、重度糜爛、糜爛面積大、炎癥侵襲深的患者。治療原理是使糜爛表面壞死脫落,原柱狀上皮覆蓋新的鱗狀上皮。一般只需治療一次即可治愈。物理治療注意事項:宮頸癌篩查應在治療前進行。禁忌是急性生殖道炎。月經干凈后選擇治療時間3~7天內進行。陰道分泌物在物理治療后增多,甚至大量水樣排液,術后1~脫痂2周時可有輕微出血。創面尚未完全愈合(4)~8周)禁止洗澡、性交和陰道沖洗。物理治療可引起術后出血、宮頸狹窄、不孕和感染。治療后應定期復查,觀察傷口愈合,直至愈合,注意是否有宮頸狹窄。

紅外凝結法采用紅外輻射、局部組織凝固、壞死、脫落,形成非炎性表面潰瘍。肉芽組織生長后,最終被新的鱗狀上皮覆蓋。該方法副作用少,術后陰道流量少,痂膜薄,脫落快。以上是宮頸糜爛是否會變成宮頸癌,如何處理有癥狀的宮頸糜爛,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