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出生后,父母的責任就是無時無刻都在關心和照顧他們。照顧寶寶不僅包括了孩子的飲食,還包括了寶寶的衛生。那么,如果寶寶長時間不洗澡,會有什么樣的危害呢?什么情況不適合給寶寶洗澡呢?

首先,長期不洗澡會導致寶寶身上的細菌越來越多,這很容易讓寶寶生病。小孩子的皮膚非常嬌嫩,如果細菌和污垢長期停留在皮膚上,就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引發皮膚病。因此,父母應該定期給寶寶洗澡。

然而,給寶寶洗澡也有需要注意的時候。寶寶身體虛弱,如果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不注意保暖,寶寶很容易著涼。而且,在每天的早晚,也不適合給寶寶洗澡,因為這兩個時間段的溫度較低,而寶寶的皮膚對溫度的調節能力較差,很容易著涼感冒。所以,最好是在下午兩點左右給寶寶洗澡。

那么,什么情況不適合給寶寶洗澡呢?首先,寶寶打過預防針后,面板上會有針孔,這時洗澡容易使針孔受到污染。其次,寶寶在嘔吐、頻繁腹瀉時,不適合洗澡,因為洗澡后全身的毛細血管會擴張,導致急性腦缺血、缺氧,甚至可能引發虛脫和休克。再者,寶寶在發熱或熱退48小時以內,不適合洗澡,因為這很容易使寶寶出現寒顫,甚至有的寶寶會發生驚厥。不恰當的洗澡有時會使面板毛孔關閉,導致體溫更高,有時又會使全身的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致使寶寶身體的主要臟器供血不足。此外,寶寶在發熱后,身體非常虛弱,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風寒,引起再次發熱,所以主張在熱退48小時后給寶寶洗澡。還有,寶寶在喂奶后,馬上洗澡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被熱水刺激后擴張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這樣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最后,低體重兒要慎重決定是否給以洗澡,因為這類寶寶很容易受環境溫度的變化出現體溫波動。

總的來說,給小寶貝洗澡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掌握原則。家長們需要學習的這些知識,才能更好地照顧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