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環境中,做好日常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一次性口罩是常見的防護工具,但是專家建議每4小時更換一次。這不僅有助于防止空氣污染,還能確保口罩的有效使用。然而,僅僅佩戴口罩并不能完全保護我們免受病毒侵襲。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朱軍容提醒,除了佩戴口罩,我們還需要學會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和取下口罩,并采取其他防護措施,如勤洗手、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等。

在日常辦公環境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做好防護:

1. 在單人辦公室可以不佩戴口罩。在多人辦公環境下,如辦公室寬松、通風良好,彼此間能保持一定距離且確認健康狀況良好情況下可以不佩戴口罩。但在其他工作環境或無法確定風險的環境下,應佩戴口罩。

2. 如果工作環境和條件許可,應在上、下午進行工間活動,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保持固定工作姿態。

3. 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做到勤洗手,及時清理垃圾,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要加強清洗和消毒。

4. 集體用餐時,盡量避開就餐高峰,就餐期間不扎堆,不聊天。鼓勵打包帶走就餐。盡量使用自備餐具。等候時、就餐后要全程佩戴口罩。取餐、就餐時人員間距應保持1米以上。不和他人分享餐食。

5. 點外賣就餐時,盡量選擇無接觸配送。取餐后洗手,保持衛生。

6. 用餐后,將廢棄口罩、廢棄飯盒棄置于指定位置,避免二次污染。

日常辦公口罩佩戴與更換指南

7. 在疫情防控期間,按照“非必須,不舉辦”的原則,盡量減少或避免舉辦大型會議及群體性活動。如必須開會建議召開視頻或電話會議,或將大的聚集會議拆分成小型會議,減少每個會場的聚集人數,避免不同會場之間的人員流動。進入會場要佩戴口罩,注意不要同時摘掉口罩喝水。會議時間最好要控制在1小時以內。傳閱文件前后,都需要洗手。盡量使用無紙化辦公。

8. 避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接待外來人員時,雙方正確佩戴口罩。需要外出時,應按對方單位要求,實名登記相關身份和車輛信息,配合做好體溫檢測。外出返回后,應及時洗手,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做局部消毒。有條件的單位建議應用智能化設備和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盡可能減少人員接觸。

9. 同事之間溝通不握手、不擁抱,注意佩戴口罩。盡量采取電話或者網絡溝通。

10. 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或紙巾遮住口鼻,不要用手接觸口鼻眼。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時用紙巾包好,棄置于有蓋垃圾箱內。

11. 返崗復工后,任何時候出現發熱、干咳等癥狀,要第一時間主動向單位和社區報告,并做好防護,立即就近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