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濕肺病防范指南
有些新生兒在出生時可能需要入住新生兒科,因為他們的呼吸增快,需要吸氧,嚴重的甚至需要呼吸機治療。醫生告訴家長,孩子患有濕肺。那么,新生兒發生濕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預防濕肺的發生?
濕肺,英文名為wet lung,顧名思義,就是肺內水較多。它的正式名稱叫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TTNB),即暫時性呼吸增快。由于它是暫時性的,因此很快會好轉。濕肺的自然病程通常為24-48小時,隨著肺內水被吸收,病情會迅速好轉。
一、發生濕肺的原因
1. 胎兒肺內充滿液體
我們都知道,胎兒在子宮內是在充滿羊水的環境中,肺內充滿液體而沒有空氣,也沒有氣體交換的功能。胎兒要靠媽媽通過胎盤實現氣體交換。胎兒的肺在發育的過程中,肺內的液體在促進肺發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2. 出生前后如何排出肺內液體
胎兒其實在分娩前一周左右,肺分泌液體就開始減少了,加上隨著胎兒的成熟,身體內的一種叫兒茶酚胺的激素分泌越來越高,會促進肺內液體的吸收,減少液體的分泌。兒茶酚胺是什么?就是人或動物應激會迅速分泌的激素,具有調動身體機能逃避危險的作用。
這只貓感覺遇到危險了,體內兒茶酚胺會大量分泌,表現為弓背,毛豎起,瞳孔縮小眼圓睜,心跳加速和呼吸加速,血壓增高。表現為警覺和戰斗狀態。
胎兒自然分娩的過程也是一個應激的過程,兒茶酚胺大量分泌,促進肺內液體吸收和排除。出生時的哭會進一步促進肺內液體的吸收,讓氣體進入肺內,開始進行氣體交換。
3. 如果缺少了肺液清理的機制呢?
但是,如果缺少了這個機制,肺內液體沒有及時清理掉,就會出現前面說的濕肺。孩子會在出生時哭聲良好,但很快出現呻吟和呼吸增快,呼吸費力,有些孩子需要吸氧,極少數孩子需要呼吸機的治療,才能逐漸恢復。這種機制的缺失,主要見于還沒有進入產程的剖宮產嬰兒,因為他們的身體并沒有認為會出生,不會有兒茶酚胺的增高和身體機能的準備。最多見于37-38周的嬰兒。39周后就明顯減少了。
二、如何預防濕肺的發生
根據前面所說的機制,目前建議醫源性剖宮產要盡量在39周后做手術。當然,手術的時機取決于剖宮產的原因。
另外一點,就是降低剖宮產率,避免不必要的剖宮產。剖宮產率低,是產科管理質量的體現。這就跟管理生產質量一樣,生產一個螺絲并不難,難在生產出來的螺絲嚴格按照設計絲毫不差。
三、如何發現濕肺
有濕肺的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就會呼吸增快,呻吟不安,并不難發現。這種疾病幾乎都是由醫護人員發現和診斷出來,極少有出生幾小時后才發病的。
四、孩子發生濕肺要緊嗎
大多數濕肺的患兒為輕癥,而且是自限性,1-2天迅速好轉。發生呼吸增快時會有輕度的缺氧,需要住院,吸氧和監護。有少數濕肺會表現為重癥呼吸困難,需要呼吸機治療,甚至會嚴重到威脅生命。有時候這類重癥與感染性肺炎不容易區別,會按照肺炎給與抗感染治療。因此,發生濕肺必須得住院。
五、濕肺對孩子的健康有什么影響

除了那些重癥,輕癥的濕肺在新生兒階段主要會導致嬰兒與媽媽分開,不利于母乳喂養,延長在醫院住院的時間,增加使用抗生素的風險等等。
有不少人認為濕肺與兒童哮喘有關,目前還沒有證實其因果關系。一些觀點認為兒童哮喘與選擇性剖宮產有關,也就是說,濕肺和兒童哮喘都是選擇性剖宮產的果。以上就是新生兒發生濕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預防濕肺的發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