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要水煮才能吃
雞蛋,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其吃法對我們的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吃雞蛋的誤區,我們需要注意避免。
首先,有些人認為蛋殼顏色越深,營養價值就越高。然而,這種觀點并不正確。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并無營養價值。實際上,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取決于雞的飲食營養結構。我們評價蛋白的品質,主要是看蛋白(蛋清)中蛋白質的含量。蛋清越濃稠,表明蛋白質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質就越好。
其次,有人認為雞蛋怎么吃營養都一樣。但實際上,雞蛋的吃法多種多樣,如煮、蒸、炸、炒等。在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上,煮、蒸蛋的吸收和消化率最高,嫩炸為98%,炒蛋為97%,荷包蛋為92.5%,老炸為81.1%,生吃為30%~50%。因此,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再者,有人認為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然而,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因此,炒雞蛋時不宜放味精。
此外,有人認為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然而,長時間煮雞蛋會導致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硫離子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同樣難以被吸收。
此外,有人認為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豆漿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但其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還有人認為“功能雞蛋”比普通雞蛋好。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適合食用功能雞蛋。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缺功能雞蛋中所含的營養素。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功能雞蛋時應有針對性,缺什么吃什么,切忌盲目進補。
最后,有人認為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然而,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后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后果。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此外,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然而,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并非更有營養。生雞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癥”。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質才變得松軟,才更有益于人體消化吸收。此外,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后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上一篇:
嬰兒被慣壞發脾氣就抱會慣壞寶寶嗎?
下一篇:
江西供卵試管嬰兒流程及費用是怎么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