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健康寶寶:五大黃金法則
有害健康的細菌大量存在,因此媽媽們對它們絕不能手軟,需要嚴格遵守衛生規則。
1、認真洗手很重要。手是細菌的好朋友,它四處移動,到處接觸和散播細菌。2歲以內的孩子,平均每小時要用手或手拿著東西碰觸自己的臉蛋80次。因此,為了防止手上的有害細菌威脅寶寶的健康,除了讓寶寶做到飯前便后要洗手外,從公共場所回到家或觸摸了沙土、寵物后,也要認真洗手。
Tips1:如何正確洗手?用流動的水和普通肥皂或洗手液(有研究顯示,普通肥皂的殺菌效果與殺菌肥皂相同)反復搓洗雙手,至少持續15秒。
Tips2:濕紙巾VS免洗洗手液二者的功能略有不同,所以沒法比較誰更好,但是在使用時要注意選對時機、用對地方。濕紙巾的作用是清潔,去除臟東西,比如泥土、食物殘渣、液體等,但它不具備消毒作用。免洗洗手液的主要作用是消毒,因為它含有60%的酒精,而酒精既能殺細菌又能殺病毒,所以是很好的消毒劑,適合在公共場所等細菌和病毒密集的地方使用。但是它的清潔作用較差,有時候需要濕紙巾的配合。
2、掉在地上的食物不能再撿起來吃。科學家做過研究,食物掉在地上后,5秒鐘內,地上的沙門氏菌(最易導致腹瀉的細菌)就會粘附在食物上。而且無論食物掉在地上5秒還是60秒,粘附的沙門氏菌量相同。
3、杜絕廚房里的有害細菌。廚房里最容易滋生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黃色葡萄糖鏈菌等有害寶寶健康的細菌。它們常常隱藏在切菜板上、餐臺上,甚至門把手上,因此,做完飯后不僅要及時清潔廚房,最好每周用消毒劑對廚房做一次消毒。
4、在公共場所要對衛生吹毛求疵。公共場所內細菌數量和種類要比家中多很多,而且很容易發生交叉感染。所以在公共場所一定要特別注意寶寶的衛生。比如,外出就餐前,如果無法認真洗手,要先用濕紙巾將寶寶手上的臟東西擦掉,再用免洗洗手液幫寶寶消毒。
5、盡量避免寶寶之間共享用品。寶寶的餐具、杯子、毛巾等用品,盡量不要和大家共享。尤其是寶寶生病時,他的用品可能攜帶引發疾病的細菌,就更不能跟其他小朋友共享,以防出現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