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日常護理與癥狀解析
新生兒出生后,皮膚出現發黃的現象被稱作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中,黃疸的出現幾率高達20%,尤其是新生兒,黃疸癥狀的出現幾率高達80%。通過觀察黃疸癥狀,可以辨別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而病理性黃疸則是新生兒疾病。因此,爸爸媽媽需要對這兩種情況進行觀察和區分。
如果新生兒在出生后一周內出現皮膚淺淺發黃,白眼珠微微帶黃,尿黃但不染白色的尿布,一周后皮膚發黃消失,這就是生理性黃疸。大多數新生兒都會出現這種現象。生理性黃疸通常在生后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7-10天自然消退。早產兒約80%會出現生理性黃疸,通常在生后3-5天出現,程度較足月兒重,可能需要2-4周才能消退。
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但需要密切關注。如果新生兒皮膚呈金黃色,甚至桔黃色,或者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明顯的黃染,那么這就是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通常伴隨著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或者精神差、嗜睡、兩眼呆滯、吸奶無力、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等,還可能伴有貧血、大便顏色變淡或呈白色、尿液呈深黃色。如果黃疸現象在生后2周仍不消退,或者消退后又重新出現,那么就需要及時就醫。
在護理黃疸寶寶時,首先需要判斷黃疸的程度。爸爸媽媽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干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其次,需要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癥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此外,需要盡早使胎便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凈,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高。還需要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于膽紅素的排泄。在黃疸期間,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糖水及熱力,并保護好肝臟。如果黃疸出現過早或消失過遲,或者黃疸程度過重,或者逐漸減輕后又再加重,嬰兒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臨床癥狀時,那么就屬于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就醫。
對于生理性黃疸的護理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喝白開水,讓寶寶能夠在排尿的同時排掉體內的黃疸。如果寶寶是喝配方奶粉的話,應在兩餐之間加喂水。當爸爸媽媽發現新生兒黃疸指數很高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喝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給寶寶喝就可以了。每天早上10點左右,陽光不是很厲害的時候,可以給寶寶曬太陽,要盡量多的曬到孩子的皮膚,但要保護寶寶的眼睛,不要曬到。另外,還要注意給寶寶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曬太陽而吹風受涼了。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嘗試停止喂養母乳2-3天,因為黃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養母乳以后,黃疸指數就會下降的。黃疸癥狀較輕時,可以繼續吃母乳,重時應該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等寶寶黃疸退了,可以繼續喂母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