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防齲,適量減少粘牙甜食很重要
許多家長愿意投入大量資金,對孩子的牙齒進行“美容”,然而,看齲病的孩子和患齲的兒童的比例卻相差甚遠。很多孩子直到牙齒出現嚴重問題,如大洞和傷及牙神經,才被送往急診。口腔科專家指出,盡管父母對孩子口腔美觀的重視有了顯著提升,但防齲意識仍需加強。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2歲兒童恒牙齲病的患病率接近30%,然而,很多家長對此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相反,近年來到醫院進行牙齒矯正的青少年兒童絡繹不絕。對口腔和牙齒美觀的重視,父母們似乎有了顯著的進步。”廣東省口腔醫院副院長、廣東省牙病防治指導中心副主任黃少宏近日表示。
少吃易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甜食
“盡管防齲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父母們仍有很大的學習空間。”黃少宏指出,對于特殊的防齲重點牙——六齡牙,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帶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到醫院專科進行“窩溝封閉”治療,該手段為世衛組織推薦的有效防齲方法,而對于其他牙齒,則要從日常保健入手預防齲病。
“定期檢查、早晚刷牙、少吃甜食,如果真正能實踐這幾招,已經足夠收獲很好的防齲效果。”黃少宏表示,甜食對兒童往往具有巨大的誘惑力,要孩子完全不吃甜食很難,而且人體本身也需要適量糖分提供營養,因此最重要的是講究吃糖的技巧。
他介紹說,首先應減少兒童吃糖次數、控制吃糖總量;其次,最好避免讓孩子吃太多易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甜食,如奶糖、糕點等,因為甜食在牙齒上停駐時間越長,患齲可能性越大。除此以外,吃完甜食后有條件者最好立即漱口,或飲用無糖飲料,如礦泉水、茶水等,或咀嚼無糖口香糖,都能刺激唾液分泌、有效沖洗牙齒表面糖分,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
據《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道,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與普通人群相比,患有齲齒的學齡前兒童出現超重或肥胖現象的可能性要大,而且他們更容易消耗過多的熱量。這項研究結果在圣迭戈舉行的內分泌協會第92屆年會上發布。
太晚斷奶易引發嬰幼兒齲齒
兩三歲的大寶被家長抱來口腔醫院的時候,整個人都沒什么精神。家長告訴醫生,孩子的牙好像不太好,所以不大吃東西。
警惕“甜蜜蜜”的大傷害
孩子吃甜食注意啥
你的小寶貝酷愛吃甜食,動不動就要喝甜飲料?在超市購物時,小家伙一到糖果區眼睛就發亮,買回家沒多久就將它們一掃而光了?看看下面的內容,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