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嬰幼兒和青少年常見的疾病,它有一個潛伏期,從感染到發病通常需要3-6天。雖然手足口病本身并不嚴重,但如果不及時就醫,可能會引發并發癥。那么,手足口病有哪些癥狀呢?

首先,大多數患兒發病突然,主要表現為發燒,體溫通常在38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疼、干咳、流鼻涕等癥狀。隨著體溫的升高,病程也會相應延長,病情也會加重。

其次,患兒發熱的同時或發熱1-2天后,口腔黏膜、唇內會出現水皰,水皰破裂后會出現潰瘍,疼痛較重。患兒通常會表現出煩躁不安、哭鬧、流口水、不想吃飯等癥狀。

第三,水皰出現后1-2天,患兒手掌心、足心及臀部會出現皮疹,以腳底最為常見,皮疹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通常為小米粒大小,質地較硬,內含渾濁的液體紅疹,周圍伴有淡紅色的紅暈。

第四,手足口病的紅疹子較少出現在軀體和面部,通常7天左右就會消失,不會留下疤痕,也不會留下痕跡。

第五,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情較輕的疾病,大多數患兒治愈后效果良好,只有少數重癥患兒可能會并發心臟病、腦炎等,但這種可能性并不大。

第六,整個病程大約需要一周左右,一般不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只要醫護得當,不會在皮膚上留下任何黑色素印痕或疤痕。

對于嬰幼兒手足口病的患者,在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那么,患者應該吃什么呢?

第一階段,即發病初期,患者會出現嘴疼、厭食的情況。飲食要點:以牛奶、豆漿、小米湯、雞蛋湯等流食為主,少吃多餐,保證基本的營養需求。為了減輕疼痛,食物不應過熱或過冷,味道不應過咸或過酸。這里有一個小技巧,就是使用塑料吸管吸取食物,以減少食物與口腔黏膜的接觸。

第二階段,即發燒退去后,患者嘴疼的癥狀會緩解,飲食應以稠密的泥狀食物為主。例如,牛奶香蕉糊。牛奶可以提供優質的蛋白質;香蕉蘋果可以制成稠狀,含有糖分、胡蘿卜素和阿拉伯膠,可以提供能量和維生素,且有助于消化。

第三階段,即病情恢復期,飲食要少吃多餐,食物量不宜過多,但營養成分要高。例如,在蛋羹中加入少量蔬菜末、碎豆腐、碎菌類等。大約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恢復飲食。也有稱為全素飲食,即完全不吃葷菜。全素飲食的缺點在于,由于沒有葷菜,營養成分不足,缺乏優質蛋白質,而抗體是一種蛋白質,因此全素飲食并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