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原發(fā)性疾病的患者應及時就醫(yī)治療原發(fā)病(如呆小癥等)。治療單純性嚴重便秘的關鍵在于改善飲食結構,增加水分攝入和富含甲基纖維素的食材(如谷類、蔬菜水果等),并培養(yǎng)良好的排便習慣。藥物治療僅在必要時臨時使用。

1、針對人乳喂養(yǎng)的嬰兒,飲食結構的調整可以減少便秘的發(fā)生。如發(fā)生便秘,除了喂人乳外,還可以添加潤腸通便的輔食,如糖水菜或橘子汁(使用新鮮橘子汁,市場上罐裝橘子汁開蓋后容易污染)、西紅柿汁、煮山楂或紅棗水。4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以添加蔬菜泥或煮沸的水果泥。母乳不足時,可以添加1-2次8%糖的牛奶。蜂蜜檸檬水每日60~90ml,也有一定的幫助。

2、對于奶粉喂養(yǎng)的嬰兒,如果有效添加糖和輔食,可以預防嚴重便秘。如發(fā)生便秘,可以將牛奶的糖分提升至8%,并添加水果汁(如西紅柿汁、橘子汁、菠蘿汁、棗汁及其他煮果汁),以刺激胃腸功能。較大嬰兒可以添加蔬菜泥、菜末、新鮮水果、粥類等輔食。再大一些的嬰兒可以添加較粗的谷類食物,如玉米面、小米、水果麥片等制成粥。在1-2周歲,如果已經添加了各種輔食,每日牛奶量500ml就足夠了,可以多吃雜糧食品類、紅薯、紅蘿卜及蔬菜水果。有條件的人可以添加瓊脂粉水晶果凍。

3、訓練定時排便,就是反射運動,小孩訓練有素能培養(yǎng)定時排便的習慣。一般三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以逐漸訓練,早晨喂母乳后由成人幫扶,或坐盆或排便小椅,持續(xù)準時實行半至一個月就可以養(yǎng)成好習慣。培養(yǎng)好后不要隨意修改時間。對于老年人慢性便秘,除了鼓勵他們加強鍛煉、多攝入纖維素多的食材外,也應該讓他們定時排便,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4、中醫(yī)治療認為慢性便秘多由津虧腸燥引起,治療方法以補陰潤腸通便為主。輕癥可用單味郁李仁,每次嚼服3-5粒,每日1-2次,或隔日服。重癥者常見三仁丸(瓜蔞仁、郁李仁、火麻仁各等份制成密丸,每丸3g),每次1丸,每日1-2次,兒童用量遞減。老年人可服麻仁滋脾丸,每日1-2丸,潤腸后停止服用。

5、其他治療方法兒童可以在每晚睡前服用鎂乳,每次0.5~1ml/kg,或液狀石蠟,每次0.5ml/kg,也可以將兩種藥制成合劑使用,可以立即緩解石蠟油易自肛門口露出的問題。以上藥品可以連續(xù)使用3~5日,同時次晨訓練排便。為了避免吸入,嬰兒無需使用石蠟油。兒童還可以每晚睡前服用酚酞,每次3mg/kg。對于急性嚴重便秘或糞塊嵌塞,可以使用開塞露(凡士林和山梨糖醇中藥制劑)5~10ml引入肛內,刺激結腸排便;在家里可以用小肥皂條插進嬰兒肛門口潤腸,也可以用小拇指戴像膠皮手套蘸小量石蠟油或甘油,插入肛門潤腸。清潔灌腸的方式刺激性強,易養(yǎng)成好習慣,非獨特必須時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