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寶寶手部護理攻略:預防皸裂與凍傷
冬天,氣溫降到10℃以下時,人體皮膚暴露部分血管會收縮。如果長時間動脈收縮,循環減慢,靜脈貯血多,該處原本應由新鮮血液供給的養料缺乏,就會造成該處皮膚和皮下組織受損,生凍瘡或局部壞死。由于人體手足距離心臟較遠,位于血液循環末端,供血量少,又較暴露,再加上寶寶皮膚較薄,因此,寶寶冬季手足防凍很重要。
手足防凍4知道: 1. 貪玩的寶寶要減少外出玩冷水、泥沙的次數,外出時盡量戴上手套,手上有水時要擦干凈后出門。 2. 洗手不用堿性洗手液、肥皂,多用溫水泡手足,并及時涂潤膚露。 3. 衣物鞋襪要寬松溫暖,過緊的衣物會壓迫血管,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孩子出現凍瘡。 4. 不妨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有意識地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也有助于寶寶血液循環。 5. 多搓手。孩子的血液循環多欠佳,一旦氣溫低于10℃而又缺乏運動或有效的保暖措施時,很容易在手指、手背、足部、耳廓、面頰等部位出現凍瘡。常搓手,一方面可以借助摩擦生熱來增加局部的溫度;另一方面還能加速血液循環,從根本防止凍傷和凍瘡。
寶寶小手皸裂要馬上護理: 1. 先把小手放入溫水(偏熱一點)浸泡幾分鐘,待小手上皴裂的皮膚軟化后,再用無刺激香皂把小手上的污垢洗凈。 2. 擦干雙手后涂上護手霜。 3. 要是寶寶小手出現疼痛、出血情況時,用溫水泡手足(泡白了),涂尿素軟膏或水楊酸軟膏。 4. 出現凍瘡后應到醫院就診,遵醫囑進行內外相結合的治療。 5. 可口服維生素E等以提高血管對寒冷的應激力,并用藥物浸泡,局部可涂搽敷貼各類霜劑、軟膏等。
寶寶凍瘡特征及凍瘡處理: 凍瘡的特征:起初凍瘡處長時間發紅發腫,手按該處顏色變白,手拿開后紅腫恢復。在暖和環境下,患處有癢痛的感覺,嚴重時,患處會發生水皰和潰瘍。未發生潰瘍時治療方法:輕輕洗干凈患處,涂上未潰凍傷軟膏;或用蜂蜜與熟豬油調制,放涼后,局部一天涂一次,蜂蜜與豬油比例為7:3;也可用激光、紅外線照射患處或相關穴位處治療。同時為加快凍瘡部位血液循環,對患處進行按摩,并包扎保暖。如果出現潰瘍,要預防細菌感染傷口,并及時去醫院治療,先對傷口清潔,接著用0.5%新霉素藥膏或硼酸軟膏外涂,最后包扎患處。要把孩子的小手指甲剪短洗凈,防止孩子在被窩等溫暖環境下用手指將凍瘡抓破,造成潰瘍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