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適的根源:不和諧的鞋子
小慧剛剛六個月大,她的母親喜歡逛精品店,因此給她買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和一雙精致的鞋子。母親希望小慧能成為一位漂亮的小公主。小慧的粉色小皮鞋非常精致,鞋頭還配有一個蝴蝶結。然而,小慧并不喜歡這雙鞋子,她的小腳不停地踢來踢去,導致鞋子被踢掉。有一天,當母親抱著小慧上街時,鞋子終于被踢丟了一只。
醫生建議:如果寶寶還未開始學走路,穿鞋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過早地穿上鞋,甚至會影響腳的正常發育。那么,還不會走路的寶寶靠什么來保護小腳呢?可以根據氣溫的狀況,任寶寶光著小腳丫,或選擇大小厚薄適宜、質地柔軟舒適的小襪子給寶寶穿上即可。
轉眼間,小慧快滿周歲了,即將開始學走路。適逢父親要到上海出差,母親便讓他逛商場的時候,順便給小慧買雙鞋子回來。
醫生建議:當開始蹣跚學步的寶寶搖搖晃晃地向你走來時,父母就該考慮為寶寶選購一雙合適的鞋子了。一雙合適的鞋子甚至比一身合適的衣服更為重要,它協助雙足承載整個身體的重量,它關系到雙足的健康發育,還與寶寶學會正確的走路姿勢息息相關。
父親心想,舍得花錢還怕買不到好鞋!可當他站在兒童鞋專柜前,各式各樣的童鞋一下讓他看花了眼,無從下手。熱情洋溢的導購員展開詳盡的介紹,隨手拿起一雙,就一二三地羅列出優點。結果,父親挑了一雙皮鞋,一雙運動鞋,一雙涼鞋,還有一雙布鞋,滿載而歸。母親見到那么多小巧可愛的鞋子,直夸父親眼光好。兩個大人情緒高漲,馬上把小慧抱過來試鞋。可試來試去,好像只有那雙布鞋還可以。小慧的小腳肉多,比較厚,有兩雙根本穿不下,還有一雙勉強穿下了,卻顯得很緊。不用說,小慧給折騰得哇哇哭起來。
醫生建議:為寶寶選擇鞋子,首先要考慮的是大小適中,穿著舒服。每個孩子的腳形和腳的長、寬、厚度都不同,故買鞋時最好能讓孩子試穿,并用你的食指插在寶寶的后跟處試一下,以剛好能插入一食指較為合適。稍大的孩子穿好后要讓他站起來,行走幾步,感到舒適才可。另外還要考慮孩子穿、脫鞋子是否方便。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正在長身體,腳也大得快,總是有意識地給孩子買大一號的鞋,這是不對的。試想一下,寶寶如果穿上一雙大鞋走路,會多么不方便:不是不抬腳拖著鞋子走路;就是身體前傾,翹著屁股,用腳跟掛著鞋走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良的走路姿勢和習慣。
有的家長卻是不及時給孩子換掉已經過小的、擠腳的鞋,這也不對。鞋子太小不僅影響腳的正常發育,同時會對腳造成長期的慢性壓迫,使趾甲陷入,易引起甲溝炎。長期穿著不合腳的鞋,還有可能造成平底足、長雞眼等。
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檢查一下寶寶的腳和鞋的適合度,看看是否該換鞋了。一般來說,嬰幼兒平均每2~3個月就要換一雙大一點的鞋。
其次,鞋子的質地、樣式也需要考慮。
鞋底要有彈性,稍柔軟而不滑,以橡膠底或布底為佳。鞋面以布或軟皮制的為好,既能保暖,又能透氣。鞋底、鞋面要結實不易變形,避免孩子穿上后易將腳滑出來。鞋跟不能過高,平底鞋才能維持孩子的正常腳弓。鞋跟過高,會使人體的重心明顯前移,容易引起腰部肌肉和韌帶損傷。鞋面和鞋幫要有一定彈性、易起皺,使孩子在走路時,腳能自然地彎曲。鞋幫應緊貼踝關節,使踝關節比較穩定,減少扭傷的機會。
鞋的樣式,要簡單舒適,以方頭鞋為宜,有空隙使腳趾可活動。如果鞋頭過尖,可能造成尖足及拇趾外翻的畸形。有些父母常以成人的審美標準來為孩子選擇鞋子,忽略了對寶寶腳的生長發育的保護。
剛學走路的寶寶,眼睛一般向前看,不會向下看,稍不注意,小腳就會踩到或踢到東西。因此,鞋底和鞋幫應有一定厚度,能保護寶寶的腳不易受粗糙地面或其他硬的物品傷害。
寶寶穿上合腳的鞋,才能輕輕松松走路,健健康康成長。
編輯推薦:家長為孩子選購鞋需遠離的誤區寶寶學走路期間應穿什么鞋男童穿洞洞鞋坐扶梯慘遭卡斷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