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處理指南:避免錯誤與誤區的關鍵步驟
阿牛夫婦的獨生子威威已滿2歲了。夏日炎熱,父母親把他送到鄉下奶奶家去避暑。平時威威特喜歡吃冷飲,有時一天吃幾支冰激凌。這天,威威突然拉肚子了,一天拉稀五六次,量不多,伴有嘔吐,有時還喊腹痛。孩子父母又不在家,可把奶奶急壞了。奶奶自作主張,憑著老經驗給孩子吃了一片抗菌藥物,并且不讓孩子進食,認為吃得少自然拉得少,盡管孩子餓得哭鬧不止,也只給他喂少量稀飯。可是,腹瀉次數并沒有減少。
第二天,奶奶發現威威拉出的大便帶黏液胨子,摸摸他額頭有些燙手,正在發燒。“哎呀,這不是拉痢嘛,還發燒,肯定是受涼了,在被子里捂一捂會好些。”于是奶奶把威威抱進被窩,自己在附近小藥店購買藥物給他服用。可威威不但繼續發燒,而且眼窩下陷、口干、煩躁、尿少,人也消瘦了一圈。這下奶奶慌了,忙打電話叫兒子兒媳趕來。一家人抱著威威到醫院看急診,經兒科醫生全面檢查,結合大便化驗及細菌培養,最后確診為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合并輕、中度脫水。經住院一周綜合治療,威威病愈出院了。
兒子兒媳都怪奶奶觀念太陳舊了,差點耽誤了威威的病。奶奶委屈極了:“我真的錯了嗎?錯在哪里呀?”
親愛的朋友們,您知道奶奶的錯誤是什么嗎?參照下面的解答,看看您答對了幾個。
誤區一 孩子腹瀉時禁食
傳統的觀點對急性腹瀉患兒采用禁食8~12小時,甚至24小時的饑餓療法,這種讓胃腸道休息的治療方法是錯誤的。許多研究表明,即使急性腹瀉時,患兒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并未完全消失,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仍可達到正常的60%~90%。較長時間饑餓,不僅不利于患兒的營養維持,還使原有營養不良者的營養狀況進一步惡化,影響腸黏膜修復、更新,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免疫力下降,反復感染,最后導致腹瀉—營養不良—腹瀉的惡性循環。兒科專家目前主張對急性腹瀉患兒應繼續母乳喂養或喂食。繼續喂食者食欲恢復快,腹瀉和嘔吐次數并未因此而增加,且體力恢復早,抗病力較強,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專家們指出,母乳喂養兒可自由吃奶及喂水;人工喂養兒可先用稀釋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喂養2~3天,以后逐漸增至全奶;半歲以上的孩子可選用米湯、稀飯或爛面條等,可給些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并加些熟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魚末等但須由少到多,逐漸過渡到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
誤區二 給腹瀉發熱的孩子包裹太緊
急性腹瀉病(特別是秋冬季腹瀉)患兒,常伴有發熱、流涕、輕咳等“感冒”癥狀,往往表現哭鬧或煩躁不安,面色紅,皮膚潮紅,彈性較差,口唇黏膜干燥,尿量減少,但多無驚厥,孩子精神狀況良好,醫學上稱為脫水熱,系因患兒體內水分不足引起的。孩子水分攝入少,外界環境溫度較高(30~36攝氏度),加上出汗多、腹瀉等顯性和不顯性水分丟失,以及保暖過度都可加重病情。
對于腹瀉并發脫水熱者,家庭護理至關重要。首先要脫去孩子身上過多的衣服,這樣有利于降溫。要補充水分的攝入,如果母乳不足,需要加母乳化奶粉喂養,并增加喂水次數,只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患兒體溫可在12~24小時內降至正常范圍。
腹瀉病患兒的主要危險是脫水導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對急性腹瀉并發輕中度脫水患兒,治療首選高效又價廉的口服補液鹽(簡稱ORS)進行口服補液療法。孩子每腹瀉一次,服ORS約50~100毫升,可起到防治脫水的作用。在得不到標準ORS的情況下,可用糖鹽水。具體配方是:白糖10克(5毫升勺約2平勺)+細鹽1.75克(約平啤酒瓶蓋的一半)+水500毫升煮沸。按每公斤體重20~40毫升,4小時內服完,以后隨時口服。
誤區三 拉黏液膿血便就是痢疾
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孩子腹瀉就是拉痢。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急性腹瀉患兒糞便中有膿血(即含有大量白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要考慮為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本病特點是高熱、腹瀉、腹痛、里急后重現象(便不干凈感覺),大便中膿多血少;如血多膿少,呈果醬樣,多為阿米巴痢疾。值得注意的是侵襲性細菌性腸炎,如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空腸彎曲菌腸炎或沙門氏菌腸炎患兒,也可排出含有大量白細胞和紅細胞的菌痢樣糞便。因此,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大便的顏色和性狀,并及時送到醫院化驗,有助于病因診斷,防止誤診,為合理選用藥物提供可靠的依據。
誤區四 治腹瀉要用抗菌藥
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主的兒科常見病。國內調查結果顯示,腹瀉治療中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50%~90%,可見濫用抗菌藥物現象較為普遍。事實上,中國腹瀉治療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樣便腹瀉多為病毒或產毒素細菌引起,可以不用抗菌藥物只要做好液體療法選用微生態調節劑(如麗珠腸樂或培菲康等)和黏膜保護劑(如思密達等),患兒可以治愈。大約30%拉膿血便的患兒多為侵襲細菌如痢疾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仍主張使用敏感抗菌藥物。如用藥48小時病情未見好轉再考慮更換另一種抗菌藥物。濫用抗菌藥物會造成細菌耐藥菌株不斷增多,同時還可繼發腸道菌群失調、霉菌性腸炎等,使腹瀉遷延或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