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經過改寫后的文章,已經盡量保留了原文的信息,并盡量使語言更為流暢:

新生兒由于唾液腺分泌功能不夠完善,唾液分泌量較少,通常不會流出口外。然而,在四到五個月后,隨著輔食攝入量的增加,乳牙開始萌發,唾液腺的分泌功能開始逐漸增強,唾液分泌量也不斷增加。由于嬰兒的口腔淺,吞咽口水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過多的唾液就會不自主地從口角邊流出,這被稱為“流口水”。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特別是在一歲到兩歲的幼兒中更為常見,父母無需為此擔憂。然而,在兩歲之后,孩子逐漸學會了吞咽,這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然而,一些疾病,如口腔炎和腦炎后遺癥,也可能導致“流口水”。如果孩子出現這種現象,應立即去醫院檢查,并接受醫生的治療。

口水,在醫學上,也被稱為唾液,是由口腔內的各個唾液腺向口腔內分泌出來的液體。唾液中大部分為水分,還會有一些唾液淀粉酶和粘蛋白。唾液主要有濕潤口腔、便于吞咽、溶解調和食物及消化食物中淀粉的作用。由于唾液偏酸性,且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因此,對于經常流口水的幼兒,父母應當經常為他們擦去嘴邊的口水,并使用溫水洗凈,然后涂上油脂,以防止口水淹壞下巴和頸部的皮膚。最好為孩子圍上圍嘴,防止口水弄臟衣服。給小兒擦口水的手帕,應選擇質地柔軟的材料,如棉布,并經常清洗和消毒。在擦拭時,應避免用力,輕輕將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