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皮膚護理:脫皮處理指南
新生兒皮膚健康標準是什么?
健康足月新生兒的皮膚應該是紅潤、光滑的。有些新生兒的皮膚表面會有少許胎脂,肩背部會有少許胎毛,皮下會有豐滿的脂肪。甚至有些寶寶在出生后的頭幾天,皮膚可能會看起來比較粗糙,甚至有脫皮現象,皺折的地方還會有皸裂。這是因為寶寶的皮膚長期在羊水中浸泡,出生后干燥,還沒有脫落以前,看上去非常粗糙。但是過幾天之后就會變得光滑了。
早產兒的皮膚在剛出生時看起來會很薄嫩,像凝脂一樣,透明,顏色紅。皮膚發亮,可能會出現水腫。皮膚表面會有較多的胎脂和胎毛。皮下脂肪薄,可能會有較多的胎脂,就像我們常吃奶油蛋糕上的奶油。胎脂看上去粘粘的,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脫落表皮細胞形成的,具有保護皮膚、防止感染和保暖的作用。出生后,胎脂會逐漸被皮膚吸收。一般不需要特意用水洗去或擦去,那樣可能會削弱胎脂對皮膚的保護和保暖功能,又很容易損傷皮膚,甚至誘發感染。但如果耳朵后、腋下或其他皺褶處胎脂較厚,可以在出生后的6小時后,用熬熟、冷卻的麻油、豆油等植物油,或者有專門護理皮膚的寶寶皮膚清潔霜,輕輕擦去。
新生兒護膚時,脫皮怎么辦?
大多數剛出生的新生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膚脫皮問題。這和離開了母體中充滿羊水的環境有關,外界環境比母體內來說更加干燥。脫皮也是新生兒對環境的一個適應過程。新生兒蛻皮不需要特別的護理,這是一個正常的過渡反應。但是,也有些脫皮現象是某些疾病引起的,如魚鱗病、脂溢性皮炎、濕疹、新生兒紅斑狼瘡等。這時就需要去醫院詳細檢查。
護理方法:新生兒脫皮后,家長要注意觀察,并注意寶寶的皮膚護理。不要過度清潔皮膚,清洗后要立即給寶寶涂抹保濕護膚品。在護膚品選擇方面,建議盡量避免挑選香味濃郁和有鮮艷顏色的,因為護膚品導致過敏的主要元兇就是其中所添加的色素、香精等。如果家長就是過敏體質,給寶寶挑選化妝品則更應謹慎,可以先在寶寶身上選擇一小塊皮膚來試用幾天,沒有過敏現象后再大面積使用,或者選擇專對敏感性皮膚使用的藥妝護膚品。
新生兒護膚時,紅斑如何護理?
新生寶寶皮膚表面角質層尚未形成,真皮層較薄,纖維組織較少,但毛細血管網發育良好。因此,輕微刺激,如衣物、藥物,都可能使皮膚充血,表現為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多形紅斑,多見于頭部、面部、軀干及四肢。一般來說,寶寶沒有不適感。
護理方法:斑屬正常生理變化,無需治療。通常1-2天內會自行消退。千萬不要給寶寶隨便涂抹藥物或東西,因為皮膚血管豐富,吸收和透過力強,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接觸發炎。
新生兒護膚時,皮膚出血點?
寶寶猛烈地大哭,或者因分娩缺氧窒息,以及胎頭娩出時受到磨擦,都可能導致皮膚下出血。這是因為血管壁滲透增加及外力壓迫毛細血管破裂所致。
護理方法:出血點無需局部涂藥,幾天后就會消退下去。如果出血點持續不退或繼續增多,可以請醫生進一步檢查血小板,以除外血液及感染疾病。
新生兒護膚時,皮膚變黃?
新生兒出生后2-3天,表現為皮膚呈淡黃色,眼白也微黃,尿色稍黃,但不染尿布。寶寶這種情況很好,如吃奶有力、四肢活動好、哭聲響亮等。一般來說,7-9天后,這種現象會自行消退。
護理方法:足月寶寶不需要特殊治療,多給寶寶喝些葡萄糖水即可。如果出生3天后出現,但10天后還不消退,或者生理黃疸消退后又出現黃疸,以及生理黃疸期間黃疸明顯加重,如皮膚金黃色遍及全身,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對早產兒應密切觀察,必要時去醫院做光療和藥療。
新生兒護膚時,栗粒疹?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自己的剛出生寶寶鼻尖、鼻翼或面部上長滿了黃白色的小點,大小約為1毫米。這是由于寶寶皮脂分泌旺盛,受母體雄激素作用所致。有些寶寶甚至乳暈周圍及外生殖器部位也會出現這種皮疹。
護理方法:一般來說,寶寶4-6個月時,這種皮疹會自行吸收。千萬不要用去擠,那樣會引起局部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