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攻略:家長如何科學護理患兒
至今為止,兒童手足口病的發病原因仍然沒有明確的確定。權威專家表示,手足口病一般是由身體某類病毒感染引起,因此,家長在兒童生病前應積極主動地做好預防工作。但如果兒童不幸生病,家長需要相互配合做好護理工作,因為手足口病通常痛感較強,兒童容易因此感到害怕并哭鬧。那么,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手足口病?或者在手足口病發生時,我們應該如何做好護理工作?以下幾個方面必須高度重視:
1. 預防工作:手足口病主要是因為身體某類病毒感染引起,感柒的位置包括口腔和所有消化系統。因此,家長需要正確引導兒童養成餐前便后洗手消毒的良好習慣。不要讓兒童喝生水,更不要接觸已生病的兒童。其次,家長要做好日常保潔,幫助兒童更換尿布,處理完排泄物后都需要立即洗手,尤其是嬰兒使用完玻璃奶瓶后應當充分清理。最后,在飲食方面,應讓兒童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材,以提高兒童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
2. 飲食護理:兒童得了手足口病后,應避免食用無法消化的食物,因為得病后兒童的消化道功能會受到一定影響,無法消化的食物會加重胃的壓力,導致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同時,要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番茄、紅蘿卜、奇異果、綠葉蔬菜等,這些食物中的維生素可以幫助身體產生抗體、提高身體抵抗力。此外,蛋白質可以使身體產生抗體、提高身體抵抗力,因此在補充營養元素的同時,也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如雞蛋、牛奶、豆漿等。
3. 口腔護理:手足口病患兒通常會有口腔黏膜的病變,因此可能會因為口腔痛疼而拒絕進食,甚至哭鬧不止。因此,保持口腔清潔非常重要。在進餐前后要用鹽水進行漱口清潔,如果患者年紀較小,可以用棉球沾上鹽水輕輕清潔口腔。如果口腔糜爛嚴重,可以將維生素B22顆粒劑與蒙脫石散劑混合涂抹在糜爛處。
4. 皮膚護理:給兒童穿寬松舒適的棉內衣,因為手足口病后,皮膚可能會出現疹子,引發皮膚發癢、水泡等病癥。因此,應每晚給兒童洗澡并勤換干凈衣服。在洗澡時,盡量不使用沐浴乳、香皂等,以防刺激性肌膚引起感染。用溫水洗澡。如果疹子嚴重,可以給兒童戴上手套防止抓破。手足口病一般有2-3天的潛伏期,如果發現,可以在10天內完全恢復健康。因此,家長應密切留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況,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不要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