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孩子不聽話的困境?
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教育和指導,如吃飯、睡覺、行為習慣等。然而,孩子不總是能聽從教誨,有時會出現說教不聽、不長記性的情況。暴力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那么,對孩子說教總是不聽怎么辦?
為您帶來解答。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例如,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專心的吃飯,不看手機,那么家長在吃飯時也不要看手機,要專心吃飯。其次,家長需要強化孩子的優點,同時淡化他們的缺點。對于三歲以內的孩子,他們處于行為教育階段,一味地指責、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只會加劇他們的錯誤行為,不能起到好的效果。例如,當孩子不小心摔碎了碗,家長不應直接指責孩子為什么那么不小心、為什么總是不長記性,而是可以換種說法,如“碗摔碎之后容易割傷你的小手小腳,所以我們要小心一點。”強化優點也是一樣,當孩子能做到一些事情時,家長應適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這對孩子是一種激勵,會強化他們對于正確做法的認識。
接著,家長需要堅持統一的原則。在處理孩子問題上,所有家庭成員都需要堅持統一的原則。否則,如果媽媽堅持不讓孩子吃糖,孩子接受了,但是媽媽走了,孩子找爸爸要,爸爸就會給孩子吃糖。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覺得規則是可以改變的,這樣也不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制能力。
最后,尊重理解、細心呵護維護人的生命與精神的尊嚴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康德的“人是目的”這一光輝論斷應該張貼在每一位教師和家長的辦公桌上,它時時提醒我們,絕不能漠視每一個人至高無上的價值與尊嚴,絕不能以傷害他人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去推進工作,否則,再好的工作業績也是可恥的。
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更何況閱歷尚淺的中小學生,他們心理相對脆弱,就更需要尊重、呵護。因此,家長要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放在首要位置,說話小心翼翼,努力維護孩子的自尊。
正面激勵、挖掘優點。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贊美。”因此,人人都希望被賞識,沒有人不喜歡聽好話。而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往往擔心優點說多了孩子會翹尾巴。殊不知你當眾揭短,弄得孩子體無完膚,一點自信都沒有,人家還怎么去克服缺點啊?所以我要說:“優點不說不得了,優點多了缺點跑。”
含蓄提醒、委婉幫扶孩子。孩子畢竟是孩子,需要師長引路,所以在充分肯定其優點的同時還要幫助其改正缺點。但須注意,委婉含蓄地提出一兩點改進建議,一次不要提的過多。很多家長數落孩子來沒完沒了,孩子心理再強大,也難以承受如此暴風驟雨般的密集轟炸,到頭來家長還責怪孩子逆反,真是豈有此理!另外,用語親切和緩,以商量的口吻說話,缺點盡可能私下說,含蓄說,縮小了說,場合能小則小,優點公開說,稍稍夸大了說。以上就是對孩子說教總是不聽怎么辦,孩子不聽話解決辦法,請大家繼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