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易感染手足口病,6個預防方法在此!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其癥狀主要包括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這種疾病通常由腸道病毒引起,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兒童,少數患兒可能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甚至個別重癥患兒可能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帶毒者。該病主要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如通過受患者的糞便污染的食物、直接接觸患者破潰的水泡、空氣飛沫傳播等途徑傳播。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有傳染性。
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潛伏期一般為3-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臨床上具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能會有輕度上感癥狀,由于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會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于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可能出現班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后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混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無疼痛及癢感,愈合后不留痕跡。
為了防止手足口病,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首先,在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避免讓他們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并避免接觸患病兒童。其次,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再次,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此外,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如果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在治療手足口病方面,中醫講究辨證治療,根據患者的癥狀,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劑。例如,對于急性期出現低熱或無發熱、流涕咳嗽、咽紅疼痛、納差惡心等癥狀,可以使用“銀翹散”方劑。對于高熱持續,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皰疹分布稠密的情況,可以使用“清瘟敗毒飲”方劑。對于出現高熱不退、頻咳氣急等并發癥,可以使用“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方劑。在疾病康復期,對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以在沙參麥冬湯方劑中加入生地黃、蘆根,以養陰生津,清熱潤咽。如果孩子口腔出現皰疹,可以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錫類散,任選一種,涂搽口腔患處。對于手足皰疹嚴重者,可以使用如意金黃散、青黛散,任選一種,麻油調,敷于皰疹患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