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多動癥”無需恐慌:解析非藥物治療方法
多動癥,全稱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期最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對多動癥的治療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有精神興奮劑、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NE)再攝取抑制劑如阿托西汀、匹莫林、三環類抗抑郁劑、可樂定等。精神興奮劑是傳統治療ADHD的最有效的藥物, 如哌醋甲酯、苯丙胺,其中最常用的哌醋甲酯類藥有短效、中效和緩釋劑型。短效劑型如我們常用的利他林,緩釋劑型如專注達。它們的區別是作用時間不同。短效劑型持續時間為3-5小時,要控制全天的癥狀要一天服藥2—3次;而緩釋劑型持續時間為8-12小時,一天只需用藥一次。對于藥物,家長們最關心的當然是它的副作用。興奮劑禁忌癥極少。副作用多在治療早期出現,且往往是輕微、短暫的。最常見的副作用有:食欲下降、胃痛/頭痛、失眠、神經過敏或社交退縮;興奮劑治療時大約15-30%的兒童會出現運動性抽動,多數呈一過性;對藥物敏感的兒童可能會出現表現遲鈍或極度受限,但在降低劑量的時候多數能恢復正常。對于興奮劑引起食欲降低和體重減輕,并由此引起生長延遲的問題,有一個直到成年期的前瞻性追蹤研究發現:體重增長沒有明顯受損;興奮劑使用的研究也發現藥物只輕微或不降低預測身高,治療早期的生長抑制在后期會得到補償。研究還發現,有抽動癥的ADHD兒童使用興奮劑,抽動并未增加;在有癲癇癥、癲癇癥病史或腦電圖異常的兒童,若適當給予抗驚厥藥,并不會增加癲癇發生頻率或嚴重程度。雖然有報紙報道過家長為了孩子學習成績提高,長期給孩子服用利他林,以致成癮,但臨床上對利他林成癮的研究報道極少,一方面因為國內的藥物使用大部分還是有假期休息,即節假日和寒暑假停藥,以減少藥物的長期作用對孩子的影響,另一方面,每個醫生在使用藥物的時候,都會從低劑量開始,逐漸調整,選擇最佳療效而副作用最小的劑量,并定期對孩子進行評估,結合非藥物治療,因而成癮的個案極少。
既然藥物有可能出現副作用,那么在多動癥的治療中,是否非用藥物不可,什么時候用藥或怎么用藥才是最安全、最合適的?
多動癥的孩子,突出的表現為注意缺陷、沖動、多動,由此而引起多方面的與兒童在家庭、學校或社會表現相關的功能障礙,如:學習困難、社會交往障礙、撒謊、對抗、淡漠及反社會的行為等。我們對ADHD兒童治療的目標應該是最大程度改善患兒功能,包括:改善在家庭、學校的人際關系;減少破壞性行為;提高學習成績;增加自我照顧或家庭作業的獨立性;改善自尊;提高生活安全性等。現在很多家長只注重到學習成績和破壞性的改善,但人際關系、自尊等社會功能的改善也是同樣重要的。因此對于學齡期的ADHD患兒,有合并學習、社會等功能障礙的,我們建議使用藥物治療,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的學習與社會功能,并能積極配合行為治療和注意力提高的訓練,避免其它不良行為的出現。對于學齡前患兒或沒有合并學習、社會功能障礙的兒童,可以用非藥物治療的手段。對于藥物的治療,我們還是主張有假期休息,即寒暑假停藥,假期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在服藥期間,一般是早上服藥,對于使用短效劑型的兒童,需要在中午和/或下午補加1-2次藥,這主要是根據孩子的癥狀和服藥后癥狀控制的情況而定。家長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服藥,按時、安量,每隔1個月定期復查血壓、心率、血細胞計數、肝腎功能,每隔3個月測一次身高、體重,以便及時發現藥物的副作用,及時調整和處理。有些家長因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自行調整用藥,最常見的是只有在考試時或老師投訴嚴重時,才讓孩子吃幾天藥,然后又自行停藥。這樣的不規則服藥,好像也能控制孩子的癥狀,學習成績也能保持,但由于社會功能的恢復和改善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不規則的服藥對孩子的整個功能的改善、并發癥的預防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因而也達不到治療的正真目標。11歲的君君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3年前君君被診斷為ADHD混合型,醫生建議用藥物治療。服藥一段時間后,君君的行為有了很大的改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這時,君君媽聽別人說用了藥物,會令孩子反應遲鈍,變得傻乎乎的,于是就自行停了藥。但停藥后幾天,老師又投訴了,而且君君做作業又不自覺了。沒辦法,媽媽只好又讓君君繼續服藥,但又怕君君真的會變得傻傻的,于是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考試前幾天或老師投訴嚴重時,才讓君君吃藥。這次,當君君媽媽再把君君帶來時,反映的不再是多動癥的情況,而是君君現在變得暴躁、易發脾氣,有撒謊、對抗、拒絕學習、不愿上學甚至逃課的情況。在詳細詢問下才知道,由于不規則服藥,君君的學習成績雖然能保持中等,但社會功能卻越來越糟,現在不僅老師對他有意見,同學不愿和他交往,連同學的家長也知道他的大名,都交代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玩。在學校中,他成了完全被孤立的一個人,導致了他的情緒變化、對學習和學校的抗拒。
臨床研究表明,藥物治療起效快、效果明顯,能給非藥物治療建立一個良好的平臺,是多動癥治療的常規方法之一,而精神興奮劑是ADHD 的一線用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定期進行復診和評估,會使藥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因此,對于多動癥兒童的治療,家長們不必再談藥色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