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9所醫院入選地級百強,3個地市均有2所入圍,荊州排名較接近
知名的咨詢公司艾力彼,發布了《
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2020~2021)
》,其中對全國地級以上的醫院進行了500強綜合排名。
選取的醫院是位于地級城市(不包括省會和計劃單列市)的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各級醫學院附屬綜合醫院和區級醫院等。
全國大概有300個地級政區,按每個地市州3-4所綜合醫院測算,此次選擇的比例應該是前50%。由于篇幅所限,此次選取前100強的,也就是全國地市排名10%的部分。這些能入圍的醫院,基本都是三甲級別的。
榜單中前三甲分別是: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榜單前10強的醫院基本是來自東部和南部的長三角、珠三角、山東等地的經濟強省中。
而十堰市太和醫院是唯一一個入圍十強的中西部地級醫院,全國排名第9,這也是太和醫院連續多年進入十強了。
除十堰太和醫院外,湖北還有8家醫院入圍
宜昌市中心醫院(31位)、襄陽市中心醫院(35位)、十堰市人民醫院(42位)、荊州市中心醫院(73位)、荊州第一人民醫院(77位)、恩施中心醫院(93位)、黃石中心醫院(94位)、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100位)。
按地市算,十堰、荊州和襄陽均為2家入圍;宜昌、恩施、黃石各有1家,總數為9家。
從排名上看,十堰市不僅有2家入圍,而且排名都在前50強,因此十堰市的醫療綜合實力位居湖北地市之首是毫無疑問的。
十堰市太和醫院的名氣在湖北可謂是無人不知,而十堰人民醫院則相對比較低調,其實實力也是很強的。醫院本部占地200畝,建筑面積26萬㎡,編制床位2600張。還跨省創辦白河分院,組建城東院區等。
十堰人民醫院還是湖北省首例試管嬰兒的發祥地,擁有心血管內科、輔助生殖科等21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無論是規模還是專科實力,在湖北地市醫院中都是居前的。
襄陽和宜昌,是湖北地市中經濟總量最高的兩個城市。兩地的醫院排名比較接近,都在30多名左右。襄陽的經濟總量高于宜昌,醫院的實力也比宜昌略強,有2所醫院入圍了。
荊州的2所醫院,歷來排名較為接近
荊州中心醫院和荊州第一人民醫院,其前身分別是荊州地區醫院和沙市人民醫院。而荊州市區也正好是由2個區組成,兩所醫院一個分布在荊州區、一個在沙市區。
在榜單中,同一個城市的2所醫院排名如此接近,也不多見。
荊州中心醫院目前位于荊北新區的新院一期已經建成,二期在建。未來整個醫院都將搬遷至荊北,總規劃的病床數將超過3000張。
荊州一醫的擴建步伐也很快,目前有本部和腫瘤醫院2個院區。本部新的門診大樓去年才投入使用,在關沮新城荊州建設的公共衛生中心,也將交由一醫運營管理。這樣,荊州一醫的總床位數也將超過3000張。
這幾年湖北的各大醫院都在抓緊擴建中,整體醫療實力的提升,湖北各地的居民都將因此受益。
現目前中國有“人造子宮”技術的醫院就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首例人造子宮嬰兒問世就是在鄭大一院河醫院區,這例中國首例“人造子宮嬰兒”是指由經臍動靜脈插管進行體外支持使“早產羔羊”在“人工子宮”存活,并不是大家所說的可以培育人類嬰兒的人造子宮技術,主要是目前該技術還沒有實現培育人類嬰兒的實驗,所以之前荷蘭科學家提到的人造子宮2025年普及也是一個未知數。
人造子宮技術其實在2018年荷蘭一家醫療中心就首次展示了其研發的人造子宮模型,而中國“人造子宮”技術目前是鄭大一附院有。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體外支持中心將體外生命支持技術開創性地應用于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使早產羔羊在人工子宮存活,填補了國內空白,也給早產兒體外培養帶來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