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賀軍翔二胎產女,美國試管嬰兒凍胚與凍卵相比有哪些優勢?_Zc8wb
25日七夕節當天,37歲的賀軍翔在微博公開宣布老婆二胎產女的喜訊,還曬出了一家四口的合影,以及二胎女兒的正面照,祝福小公主順利長大。
37歲生二胎,對于男性來說的影響并不大,然而,對于女性就需要面對諸多生育問題。女性的黃金生育年齡是23~30歲,據統計,女性在23歲時健康卵子的比例是1:3;35歲則是1:5;40歲為1:7;43歲是1:15。此外,35歲以后的女性20%很難產生健康卵子,39歲則為35%,40歲升至50%,43歲高達90%。這就意味著35歲以上的女性產生健康卵子的幾率非常低。
凍胚相對于凍卵來說,有哪些優勢?
新冠肺炎病毒對身體健康以及生育能力的影響不容忽視,美國試管專家更是提倡:疫情后,保存生育能力應該被大家重視起來,單身女性選擇冷凍卵子,而對于已婚家庭則選擇凍胚更加合理。凍胚相對于凍卵來說有三大優勢:
1.形態結構優勢:和單細胞的卵子相比,囊胚是胚胎體外培養的終末階段,通常形成于卵子受精后的第5天,由100多個細胞組成,形態成熟、結構穩定、活性強,生命力旺盛,且冷凍和復蘇率都高于卵子;
2.健康優勢:和凍卵不同,囊胚在冷凍前,通過提取其外圍細胞(囊胚的外圍細胞分化十分明顯,外圍細胞為以后發育成胎盤的部分,不會影響囊胚主體),借助PGS/PGD基因技術可對23對染色體的數目和結構進行全面篩查,排除異常情況,針對基因突變點,進行遺傳性疾病的診斷,只有通過基因技術篩查和診斷的健康囊胚才會被冷凍,才具有保存的意義;
3.進周時間優勢:如果是冷凍卵子日后想要完成生育,在復蘇卵子后,會利用單精子注射技術完成受精的過程,隨后還要經歷囊胚培育、基因篩查的環節,有健康的囊胚通過篩查才可以開始進行移植;而若是選擇凍胚,那么在身體達標的情況下,可以隨時入周,完成移植的環節。
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話題:凍卵/凍胚解凍后的生育能力問題。
目前,美國運用的超快速冷凍技術(玻璃化),將囊胚放進高度濃縮的脫水溶液中,然后立即儲存在-196℃的液化氮中,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可完成囊胚冷凍操作,超快速冷凍法的冷凍降溫速率達200000℃/分鐘,是傳統緩慢冷凍技術(0.3℃/min)的百萬倍,縮短了卵子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避免冰晶的形成和細胞損傷,加上冷凍前通過生理溶液、冷凍保護劑、玻璃化溶液的三重保護,囊胚形態、健康度、功能等均不會受損。
冷凍后的卵子/囊胚處于“休眠”狀態,不會繼續生長發育、不會衰老、遺傳物質也不會發生變化,冷凍5年、10年甚至更久,成功解凍的卵子/囊胚與新鮮時沒有區別。
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據2月21日北京醫保局公布的消息,北京已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甲類門診報銷,成為全國第一個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甲類醫保的城市。新政策于3月26日起正式落地實施。該消息引起廣泛關注,有不少廣東居民詢問,廣東離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還有多遠?
記者22日從廣東省醫療保障局獲悉,雖然廣東醫保沒有把輔助生育技術單列出來,但輔助生育可能會使用到的一些治療、檢查手段已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一定程度上可以為不孕不育患者減輕經濟負擔。
16項技術項目納入北京醫保甲類報銷
北京市醫保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近日印發《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北京醫保甲類報銷范圍,新政策將于3月26日起執行。根據通知,此次被納入北京醫保報銷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包括宮腔內人工受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門診治療中常見的、診療必需且技術成熟的項目。目前,北京具有輔助生殖資質的基本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有15家,包括北京協和、北醫三院、北京婦產醫院等。
“今早有同事在工作群轉發了這個消息,引起大家熱議。這對不孕不育癥患者來說絕對是好消息,可以大幅減負。”中華全國中醫藥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周少虎22日接受采訪時說。
周少虎算了一筆賬,以輔助生育中比較常用到的人工授精術為例,該項目平均費用為7000—8000元(不同生殖中心價格略有不同),其中,藥費占比為20%,技術操作類項目費用占比為80%;北京將該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若費用按80%報銷),意味著將為患者整體減負64%。再以第一代、第二代試管嬰兒為例,平均費用為30000—40000元,其中,藥費占比為30%,技術項目費用占比為70%;如果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可為患者整體減負56%。
部分患者因高額費用放棄進行試管嬰兒
一項在廣東省新婚夫婦中進行的流調顯示,有14%的夫婦有不孕不育問題,其中,有部分是需要接受輔助生育技術治療才能生育的。由此可以看出,對輔助生育技術有需求的人群在廣東也是龐大的。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進行了超過8萬個取卵周期(即完成一次取卵以及后續的胚胎植入),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仍完成了接近7萬個取卵周期。
周少虎介紹,輔助生殖技術的費用對于不孕不育患者來說的確是不小的負擔,特別是三代試管嬰兒的費用平均為六七萬元,高額費用攔住了不少想生育的不孕不育患者。
廣東省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生殖中心專科主任徐艷文表示,根據該中心統計的就診數據顯示,就診的不孕不育患者中,35歲以下占比為58%,但40歲以上患者呈不斷上升趨勢(2021年該中心接診的40歲以上患者超過16%)。在該中心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35歲以下人群中,一個取卵周期的累積活產率約為70%,這意味著有30%的患者取一次卵不能成功懷上并誕下寶寶,需要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試管嬰兒。而對于4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來說,由于卵子的數量和質量驟減,一個取卵周期的累積活產率大幅下降,40歲到42歲為20%、43歲以上則不到5%,這意味著40歲以上不孕不育女性要想成功圓夢可能要做更多次試管嬰兒。
據介紹,“第三代試管嬰兒”是植入前遺傳學檢測的俗稱,主要適用于單基因病和染色體結構重排的檢測,以及胚胎的非整倍體篩查。如地中海貧血是廣東省最高發的單基因病,重型患兒需要長期輸血治療,導致家庭經濟壓力非常大。但進行三代試管嬰兒治療可以同時選擇既沒有地貧表型,又與重癥患兒HLA配型相符的胚胎進行宮腔內移植,從而為重癥患兒的臍血骨髓移植治療提供機會。
徐艷文表示,在臨床中,確有患者因為費用問題放棄進行試管嬰兒。另外,高齡女性由于卵子質量差,胚胎容易出現染色體異常而發生流產,多次流產不僅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可能造成宮腔粘連影響妊娠,因此也有患者尋求第三代試管嬰兒的助孕方式,即進行胚胎植入前染色體篩查。
記者注意到,在這次被納入北京醫保甲類報銷范圍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中就包含做第三代試管嬰兒時需要用到的技術,比如“胚胎單基因病診斷”“染色體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等。
部分輔助生育治療在廣東可用醫保報銷
近年來,隨著二孩、三孩等配套政策密集出臺,人口問題持續受到國家高度關注。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的呼聲一直沒有斷過。廣東離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報銷還有多遠?
記者注意到,曾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關于‘不孕不育癥’輔助治療納入國家醫保提高人口增長的建議”。對此,國家醫療保障局在答復中表示,醫保部門已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藥品納入支付范圍。同時,在診療項目方面,將指導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學測算、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逐步把醫保能承擔的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下一步,將進一步會同相關部門深入研究完善政策,努力提升不孕不育患者的保障水平。
就在今年的“廣州兩會”上,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建議,精準化制定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將不孕不育治療,輔助生殖醫學檢查、治療等相關費用按比例納入醫保范疇。
記者從廣東省醫療保障局獲悉,雖然廣東醫保沒有把輔助生育技術單列出來,但輔助生育可能會使用到的一些治療、檢查手段已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一定程度上可以為不孕不育患者減輕經濟負擔。比如,在《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診療項目目錄(2021年)》中,能看到顯微外科輸卵管吻合術、輸卵管修復整形術、經輸卵管鏡插管通水術等名列其中。
【觀點】

不孕不育確應享醫保報銷待遇
同樣是“輸卵管修復整形術”,如果在婦科做就可以醫保報銷,如果在生殖中心做就是自費。周少虎說,目前大多數醫院的生殖中心開出的處方如果寫的疾病診斷是“不孕不育”則不能醫保報銷,但如果是其他疾病則有報銷的可能。他表示,疾病不應該有三六九等、科室也不應區別對待,不孕不育作為疾病中的一種,應該像其他疾病一樣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能否提高生育率仍有待觀察
輔助生殖技術納入北京醫保報銷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網上有不少聲音認為,這對提高生育率有積極作用。但相關專業人士對此卻持更為審慎的態度。和二孩政策放開后出現的生育小高峰不同,這次三孩政策放開后來生殖中心咨詢輔助生育的人數暫無顯著變化。“已經生了二孩的媽媽來咨詢生三娃比較少,來的主要是已經有胚胎冷凍在生殖中心的患者。”徐艷文說,再生一個孩子關乎的不僅僅是生育這個環節本身,還關乎養育、教育等多個環節,這也是許多家庭考慮再生育的重要因素。
醫保能否負擔得起有待考量
此次納入北京醫保甲類報銷范圍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中包含做第三代試管嬰兒時需要用到的技術,比如,胚胎單基因病診斷(每個胚胎5050元)、染色體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每個胚胎3750元)等。對此,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擔心。他認為,按一個取卵周期產生5個胚胎來計算,每個胚胎都需要進行以上檢測或診斷,再加上每個胚胎還需要活檢(該項目此次也納入北京醫保報銷范圍,價格為1560元),這樣算下來費用相當高,長此以往醫保是否能負擔得起有待考量。
【編輯:張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