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了解一掃而知全身的PET/CT檢查
來源:新浪財經
2021年5月24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布健康知識:《帶您了解一掃而知全身的PET/CT檢查》
當人們因身體不適到醫院就診,醫生經常會建議到放射科“拍張片子”,看看是哪里出現了異常改變。提起X光片、CT、核磁檢查,幾乎盡人皆知。然而,當醫生建議患者到“核醫學科”做一項“PET/CT”檢查,有些患者就感到陌生甚至疑惑了。與CT、MR等常規影像檢查相比,“PET/CT”有什么特別之處和優勢呢?今天就借此文帶您對PET/CT做一個常識性的了解。
真實案例回顧
曾有這樣一位患者,體檢發現肺部結節,經高分辨肺部CT診斷為原發性肺癌可能,這時大夫建議他進一步做一項PET/CT檢查,目的是明確腫瘤是否發生轉移,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結果如下所示:

幸運的是,PET/CT圖像顯示該患者除肺部腫瘤除原發灶外,沒有發現淋巴結及遠處轉移,最終該患者直接進行了手術治療。
這時讀者可能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經CT檢查之后的PET/CT檢查有什么獨特的作用嗎?
能為患者治療方案選擇提供哪些參考呢?
下面,小編就逐步為大家答疑解惑,
帶大家進一步了解PET/CT。
問:醫生說讓做一項PET/CT檢查,PET/CT是什么?
顧名思義,PET/CT=PET+CT,由兩部分PET圖像和CT圖像組合而成。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是先有功能代謝的改變,才有解剖結構的異常,影像檢查是最為常規和重要的檢查手段。大家都比較熟知的CT,全稱是“計算機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可以精確定位病灶并顯示其形態結構。至于PET,全稱“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利用正電子核素標記葡萄糖等藥物作為顯像劑,通過病灶對顯像劑的攝取來反映其代謝的變化。目前應用最廣泛的PET顯像劑是18F-FDG(氟標葡萄糖),它是一種葡萄糖的類似物。由于大部分惡性腫瘤細胞的異常增殖需要葡萄糖的過度利用,感染誘發局部炎癥反應也有葡萄糖高代謝的特點。PET探測器可以幫助我們追蹤到這些高代謝的細胞,在圖像上以濃聚的黑色來呈現,其他部分只是像影子一樣淡淡的灰度。PET/CT掃描設備將這兩種技術有機地整合到一起,把病灶的功能代謝和解剖形態進行同機融合顯示,即形成了PET/CT圖像。
問:大夫,我的情況適合做PET/CT檢查嗎?
目前,PET/CT作為一項高端影像學檢查,并不建議用其對普通人進行防癌篩查。對于疑診腫瘤患者,建議先利用實驗室檢查、X線、超聲、CT、MRI等手段進行初步的診斷。對于下述一些情況的患者,符合PET/CT檢查適應癥,建議做此項檢查。
01追根溯源
臨床高度懷疑腫瘤,但起源不明,需要找到腫瘤原發病灶;
02腫瘤良惡性判斷
發現占位性病變,想要了解病變良惡性;
03協助分期
已經確診腫瘤,不知道是否有轉移,影響治療方案選擇(如果不存在轉移,則允許進行手術切除;如已發生轉移,則需選擇放化療等其他治療手段);(參見開篇示例)
04療效評估
手術后鑒別腫瘤有無殘留或復發;放化療后想判斷療效,指導下一步治療方案;
05指導活檢
能顯示真正具有代謝活性的腫瘤組織,避免穿刺時取到壞死灶,提高活檢陽性率。
注:推薦對紅箭頭所示高代謝區域進行活檢,避免在藍箭頭所示無代謝區穿刺;兩部分組織在CT密度上并無明顯差異,PET所示18F-FDG代謝情況可區分出有代謝活性的腫瘤成分。
問:如果PET/CT檢查發現異常高代謝,一定是得癌癥了嗎?
上文已經講過,PET/CT檢查利用了病灶糖代謝旺盛的特點,惡性腫瘤會高度聚集顯像劑(即18F-FDG這種葡萄糖類似物),在圖像上表現為黑色的濃聚灶。但正常生理或良性改變下,一些細胞也需要攝取葡萄糖來提供其所需能量,在圖像中也顯示為高攝取,限制了18F-FDG PET/CT在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比如感染、結核等炎癥或增生性病變以及一些良性腫瘤也可以表現為黑色的高攝取灶。因此我們不能僅通過18F-FDG PET/CT圖像中的濃聚程度來鑒別病灶的良惡性,還需要結合病灶的CT影像改變以及臨床表現,甚至直接獲取病理綜合進行判斷。
目前公認的指南中強烈推薦進行PET/CT檢查的有以下兩類病變:實性成分8mm的肺結節、淋巴瘤。可以選擇性應用的有鼻咽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骨及軟組織腫瘤。
問:PET/CT檢查沒有發現異常高代謝,可以排除患癌可能嗎?
一些特殊病理類型的惡性腫瘤不攝取18F-FDG或攝取程度較低,在圖像上沒有異常濃聚灶。這些腫瘤的特點包括:腫瘤惡性程度不高(分化好、低級別)、生長緩慢、含大量黏液蛋白成分等,諸如腦低級別膠質瘤、肺黏液腺癌、高分化肝細胞癌、腎透明細胞癌及部分前列腺癌等。當PET/CT病灶呈陰性表現,仍高度懷疑惡性腫瘤時,需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必要時病理活檢。
問:沒懷疑腫瘤,得了感染或炎癥類疾病,需要做PET/CT嗎?
依據《FDG PET/CT感染與炎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PET/CT在感染與炎癥方面的臨床應用涉及多種類型疾病及不同的臨床情況。包括感染類疾病和非感染類疾病。在感染類疾病中較常見的類型包括:血管移植物感染診斷、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并發感染的診斷、外周骨骨髓炎的診斷、脊柱感染、高風險菌血癥患者的評估、肺外結核的診斷與結核活動性評估、結節病的評估。非感染性炎癥主要與風濕病病人密切相關,諸如大血管炎、成人Still病、特發性炎性肌病、風濕性多肌痛、復發性多軟骨炎、類風濕性關節炎、IgG4相關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鑒于PET/CT的獨特優勢,目前,臨床上利用PET/CT檢查技術正呈普遍趨勢。我們也期待對這項技術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和完善,便于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患者。
北京積水潭醫院核醫學科自2019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Discovery 710型PET/CT。目前已有數千例患者完成了此項檢查,PET/CT的診斷結果為后續治療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amh只有0.06的情況,一般說明卵巢功能非常的不好了,也還是有自然懷孕的可能,但是幾率比較小。AMH被稱為抗苗勒氏激素,主要是預測女性卵巢功能的指標。當AMH0.07時提示女性懷孕的可能性較小,卵巢功能較差,女性卵巢功能已經基本衰退,女性年齡超過45歲,已經接近絕經狀態。amhd的正常值在2-6.8ng/nl,這個數值越大,說明卵巢的功能越好,卵泡發育越好,這個數值越小,說明卵巢功能下降,受孕的幾率也就越低。amh只有0.06表示卵巢早衰,卵泡不能正常發育,沒有成熟的卵泡是不能懷孕。
一般對于超過育齡期的大齡女性,如果出現AMH只有0.06提示卵巢早衰,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藥物進行治療,如果大齡女性想要自然懷孕上孩子就必須通過藥物治療幫助排卵,但仍有懷不上的可能,必要時只能采取人工周期試管懷孕。下面是amh值對應的自然懷孕幾率:
1.AMH高于7ng/ml,可能患有多囊性囊,調理之后,可達40%左右的受孕率;
2.AMH在4-7ng/ml,具有良好的妊娠能力,受孕幾率非常的高,可能高達80%左右;
3.AMH在2-4ng/ml,良好的生育能力,但受孕幾率相對下降一點;
4.AMH在0.7-2ng/ml時,受孕不良,自然受孕幾率較低,可以考慮試管嬰兒;
5.而AMH小于0.7ng/ml,且在只有0.06時,自然受孕的幾率非常的低,大概在5%以下,即使試管成功率也不會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