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陳子江院士團隊重大研究成果
一級優胚和普胚在胚胎發育潛能、細胞分裂形態、碎片占比、移植成功率上都是有區別的。根據臨床上胚胎質量的等級劃分來看,一級優胚的細胞分裂形態都是非常均勻的,且碎片占整個胚胎體積的5%不到,具有非常好的發育潛能,不論是直接移植還是養囊成功率都非常的高。而普胚,其細胞分裂一般是不那么不均勻的,胚胎內的碎片也會較多一些,發育潛能一般,移植成功率可能只有40%-50%左右,養囊成功在40%左右。
胚胎質量評價最常用的方法為形態學評估,也就是通過高倍顯微鏡(200~400倍)觀察胚胎的外觀形態。通常情況下,外觀漂亮、生長速度正常的胚胎相對評分較高。而長相一般的胚胎等級就較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普胚。下面就為大家具體介紹一級優胚和普胚的區別:
1.外觀不同:一級優胚胚泡大小均勻,形狀規則,幾乎沒有碎片,而普通胚胎細胞團的大小和形狀存在不規則性;
2.發育潛能不同:一級優胚因為其碎片少,活力較佳,發育潛能較大,而普通胚胎碎片數量多,細胞分裂也一般,發育潛能遠不及優胚;
3.成功率不同:優胚因為發育潛能好,所以移植、養囊成功率都很高,而普胚發育潛能一般,移植、養囊成功率自然也不是很高。
日前,山東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陳子江院士團隊的又一項臨床研究成果“胚胎植入前非整倍體遺傳學檢測(PGT-A,第三代試管嬰兒)對累積活產率的影響(Live birth with or without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y)”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 91.246)以論著發表,陳子江院士為獨立通訊作者,山東大學顏軍昊、秦瑩瑩、趙涵以及來自國內其他單位的孫贇、龔斐、李蓉、孫曉溪、凌秀鳳、李紅為共同第一作者。山東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
該研究是一項由山東大學牽頭,國內外16個單位參與的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其他參與單位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南京市婦幼保健院、蘇州市立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煙臺毓璜頂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和耶魯大學,研究歷時5年完成。針對目前國際上PGT-A臨床應用指征的爭議,研究者設計了RCT研究,入組的患者在國內14個研究中心開展,共納入1212名小于38歲的行體外受精(IVF)助孕的不孕癥患者,比較了IVF和PGT-A的累積活產率,發現傳統形態學評估后IVF的累積活產率不低于行PGT-A的累積活產率(81.8% vs 77.2%;具有非劣效性P##_FORMAT_LT_##0.001),明確了PGT-A并不適用于預后良好、非高齡且無遺傳學指征的患者。
雖然PGT-A這項價格不菲且有創的技術在世界范圍內被普遍應用,但《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同期特別配發的Sounding Board評論指出,近30年來國際上尚無設計合理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證實PGT-A的有效性,包括在累積活產率方面,現有證據并不足以支持在常規的臨床實踐中應用PGT-A。評論呼吁:“創新必須負責任,我們要對有潛在風險的新型輔助生殖技術進行仔細研究。”陳子江院士團隊的最新試驗結果明確了PGT-A的適用范圍,是輔助生殖遺傳學領域的新突破,為規范其臨床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依據。
陳子江院士團隊多年來致力于提高生殖健康與防治出生缺陷的研究,獲得了多項原創性成果,多次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Nature和Cell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該項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山東大學攀登計劃創新團隊項目等資助。
文章鏈接
素材來源|山大生殖醫學研究中心
文 |王建峰
封面|張祎然

編輯 | 程詩琪
責任編輯 | 苗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