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擬將試管嬰兒費用納入醫保
雖然按照多囊卵巢診斷標準來看,在月經第五天基礎卵泡超過13個確實有可能是多囊,但是其還需要結合基礎檢查和b超檢查才能確診。如果患者性激素檢查正常且沒有稀乏的排卵或者無排卵,那就不是多囊卵巢,只是患者卵巢儲備功能較好罷了。但如果患者出現了排卵異常,并且伴隨有月經稀發,高雄激素等多囊卵巢綜合癥癥狀,那基本就可以確診是多囊了。
基礎卵泡又稱始基卵泡,從胚胎時期就存在。在青春期發育前始基卵泡一直處于閉鎖狀態,青春期在體內激素的作用下,始基卵泡開始發育,一般每個月只有一個優勢卵泡發育成熟并排卵。一般基礎卵泡在3-10個之間是正常的,如果在月經第五天出現13個可以是因為以下原因:
1.卵巢儲備功能好:有些較為年輕的患者,一般卵巢狀態、功能會比較好,會出現基礎卵泡較多的情況;
2.多囊卵巢:基礎卵泡數13個屬于是較多的,如果同時伴有多囊其他癥狀,大概率就是多囊卵巢;
3.其他疾病:垂體激素分泌紊亂也會導致女性出現基礎卵泡過多的情況,這需要及時治療才行。
自三孩政策實施以來,多地密集發布生育支持政策,其中醫保對生育的支持是一個重要內容。
此外,近年來,不孕不育人群日益增多,將包括試管嬰兒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的呼聲很大。
近期發布的《浙江省醫療保障局關于支持“浙有善育”促進優生優育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提高0-6歲嬰幼兒醫保報銷比例。0-6歲嬰幼兒基本醫保報銷比例較普通城鄉居民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同時,通知明確,擴大生育保險支付范圍。將分娩鎮痛、早孕期胎兒結構超聲篩查、胎兒系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等診療項目納入生育保險支付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發布的通知提出,
要制定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等治療不孕不育的輔助生殖相關技術醫療服務價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適時將其納入生育保險支付范圍。
輔助生殖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癥的重要方法,指采用醫療輔助手段幫助不孕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IUI)、配子移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其中應用最廣的是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技術(IVF)。
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患者數量在增加,但輔助生殖治療技術昂貴。據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
國內人工授精成本一般為5000 元/周期,而試管嬰兒技術成本一般為25000-40000元/周期。
來自廣州、去年通過試管嬰兒技術生了一對雙胞胎的張女士說,常規試管嬰兒技術一個周期的花費大概3萬元,如果有其他問題,還要調理等等,或者一次不成功,需要重復做,那么花費就更大了,身邊有不少朋友花費超過了10萬。在廣州工作的朱女士說,現在通過試管嬰兒技術生育的人很多,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以前說要去做試管還遮遮掩掩,現在都是很普遍的了。我們這個群體的生育意愿很強烈的,醫保報銷就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

今年2月,北京市醫保局會同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印發《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京醫保發〔2022〕7號),對公立醫療機構已開展的63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了規范調整,其中對體外受精胚胎培養等53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行了統一定價。在規范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同時,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涉及人群廣、診療必需、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
不過,4月13日,北京市醫保局回復,經核實,根據醫療保障待遇清單相關規定,按照國家醫保局要求,我市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工作暫緩執行。
今年2月9日,河南省醫療保障局就網友提出的“請求不孕不育納入醫保,請求輔助生殖納入醫保”一事作出回應。
河南省醫療保障局表示,在當前情況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主要還是立足于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保障,著力滿足基本醫療需求,還沒有能力將支付范圍擴大到輔助生殖類項目。
湖南省醫保局也在官方平臺上回復稱,在診療項目方面,湖南省將盡快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在科學測算、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將逐步探索將醫保能承擔的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針對網民建議“補助輔助生殖”的留言,四川省衛生健康委3月8日回復稱,下一步,擬借鑒個別省市做法,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爭取將常用的輔助生殖技術進行統一定價,將常見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進一步減輕群眾相應負擔。
為落實“三孩”生育政策,5月16日,湖北省咸寧市發布十二條配套措施。其中,對女方年滿35周歲、確需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生育的家庭,在市內具有輔助生殖資質醫療機構開展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費用,按照每戶累計不超過1萬元的標準予以報銷。
來源:綜合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楊陽
監審:穆好強
上一篇:
供卵試管長沙 長沙試管嬰兒成功率高不高 ‘四維可以看男女嗎?’
下一篇:
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