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青少年肺部惡性實體瘤CT表現與成人不同

美國孟菲斯兒童醫院McCarville等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依靠CT結果鑒別青少年肺部結節良、惡性的方法與成人不同,腫物大小并非主要判斷依據,邊緣清晰的腫物更可能為惡性。

研究者對41例惡性實體瘤患者(年齡中位數14.8歲)的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這些患者均在胸部CT檢查后3周內接受了肺部結節活檢(共采集81塊活檢組織)。3名影像學家獨立分析了這些患者胸部CT結果及此前所有能被獲得的影像學資料,并將分類結果與腫物的組織學檢查結果進行比對。 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41例參試患者中,24例患者(58%)至少有一塊活檢組織被證實為惡性,4例患者(10%)同時有良性和惡性腫物,17例患者(42%)僅有良性腫物。3名影像學家對腫物性質的判斷正確率分別為65%、57%和67%,總體診斷符合率較低(κ≤0.43,P≤0.03)。與成年人CT檢查結果相反,青少年胸部CT顯示邊界清晰的腫物更可能是惡性的(P=0.03),而腫物的大小與惡性與否無關(P≥0.32),但與大結節相比,≤0.5 cm的結節更可能為惡性。

研究提示:青少年肺部結節為良性腫物的比率及CT檢查結果與腫物性質的不符合率提示,需尋找更好的檢查方法判斷21歲以下惡性實體瘤患者肺部腫物的良惡性,從而盡可能讓患者避免接受不必要的開胸手術。研究者計劃繼續評估聯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PET)與CT評估兒科患者肺部結節的良、惡性,因為這可更精確地評估肺部結節的代謝活性。

癌癥是很嚴重的腫瘤,癌癥的病人做基因檢測非常有必要,因為基因檢測是指導、選擇靶向藥物使用的依據,只有通過基因檢測才知道使用哪個靶向藥物治療效果最好。

病人通過基因檢測,有基因突變的病人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治療才會有明顯的療效,如果沒有基因突變的病人不適合使用靶向藥物治療。癌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化療、放療、靶向藥物治療等等,靶向藥物治療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產品概述

評估ALK,RET,ROS1,NTRK1,NTRK2,NTRK3,EGFR,BRAF,KRAS,NRAS,HER2,PIK3CA,TP53,MET 14個相關基因突變情況,指導非小細胞肺癌靶向用藥。

產品特點

1.精確指導肺癌個體化用藥,使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方案;2.實時動態監控療效、耐藥及復發情況;

適用人群

1.初次就診,希望得到最優用藥方案的肺癌患者;2.無法手術或不耐受穿刺的肺癌患者;3.用藥方案療效不佳期望更好用藥方案的肺癌患者;4.治療過程中發生復發、耐藥或轉移,需重新制定用藥方案的肺癌患者;

檢測基因

ALK RET ROS1 NTRK1 NTRK2 NTRK3 EGFR BRAF KRAS NRAS HER2 PIK3CA TP53 MET 

產品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