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藥物是生物制劑嗎?

不一定,靶向制劑分為三大類:主動靶向制劑、被動靶向制劑和物理化學靶向制劑,其中被動靶向制劑就是根據不同的粒徑的藥物在體內分布不同組織的原理,其中脂質體、微囊和微球、納米囊和納米球都不是生物制劑,制劑用不到生物技術。

泰欣生是生物靶向藥物,什么是靶向藥物?

目前,靶向藥物是治療癌癥最先進的藥物,它通過與癌癥發生和腫瘤生長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點相互作用來阻止癌細胞的生長。靶向藥物是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發展而產生的高科技藥物。即使藥物對準腫瘤部位,局部以較高濃度保存藥物,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提高對腫瘤的殺傷力,但對正常組織和細胞的作用較小。目前用于腫瘤靶向治療的藥物包括化療藥物(如緩釋化療藥物和脂質體化療藥物)、化學消融藥物(如蛋白類凝固劑如無水乙醇、冰醋酸、鹽酸和硫酸)、基因和分子靶向藥物、中藥等。藥物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給藥,如經皮穿刺、術中給藥、內窺鏡或內鏡下腫瘤局部給藥、血管介入給藥、經皮超聲電導治療、腔內藥物灌注等。同時衍生出冷凍化療、熱化療、同步放化療等新的治療方法,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顯著提高了療效。靶向藥物與常規化療藥物最大的區別在于其作用機制:常規化療藥物通過毒害細胞發揮作用,又由于不能準確識別腫瘤細胞,既能殺死腫瘤細胞,也能傷害正常細胞,產生較大的毒副作用。針對腫瘤基因開發靶向藥物,可以識別腫瘤細胞特異性基因決定的腫瘤細胞上的特征位點,通過與腫瘤細胞結合(或其他類似機制)阻斷腫瘤細胞中控制細胞生長和增殖的信號轉導通路,從而殺傷腫瘤細胞,阻止其增殖。由于這樣的特點,靶向藥物不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也比常規化療方法小得多。使用靶向藥物的治療方法稱為“靶向治療”。

分子靶向治療和生物治療的區別

生物治療技術是一項新興的、具有顯著療效的腫瘤治療技術。此項技術先后經歷五個發展階段,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階段,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階段,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階段,樹狀突細胞(DC)階段,及雙克隆免疫細胞 (DC-CIK)階段。隨著技術的發展及逐漸成熟,現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分子靶向治療所謂的分子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療又被稱為“生物導彈”。

靶向藥物是什么?

癌癥治療是一個世界難題:首先,癌癥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很低,幾乎被認為是“不治之癥”;其次,傳統的放、化療由于缺乏特異性,在殺傷腫瘤細胞、取得療效的同時,往往存在較大的毒副反應,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痛苦。談癌色變,癌癥的不期而至,對于每個人而言,都不亞于是一場災難。時至今日,隨著腫瘤研究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腫瘤的認識越來越深,防治方法逐漸增多,并日臻完善,醫學家們已能很有把握地說:通過合理的綜合治療,許多癌癥的治療效果令人非常滿意。分子靶向治療在腫瘤的綜合治療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選擇腫瘤細胞特異的分子靶點,應用針對該靶點的藥物進行治療,在取得療效的同時,又避免對正常組織的傷害,讓病人遠離“格殺勿論”的恐懼,這種高效、低不良反應的治療模式,越來越被腫瘤醫生和廣大患者所認同。正如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主席Eschenbach在2002年ASCO會議上提出:癌癥治療手段在20世紀是“尋找和破壞”,而21世紀將是“靶向和控制”。分子靶向治療手段已成為21世紀癌癥治療的重大方向。近年來,針對某些受體、基因或關鍵物質的新型分子靶向藥物在腫瘤臨床實踐中取得了顯著進展。分子靶向藥物通過阻斷腫瘤細胞或相關細胞的信號轉導通路,來控制細胞基因表達的改變,從而抑制或殺死腫瘤細胞。臨床應用中,腫瘤靶向藥物可以單獨應用,也可與手術、化療、放療聯合應用,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目前,已經有單克隆抗體治療、基因與病毒治療、細胞載體的靶向治療和新生血管抑制等多個靶向治療方法問世。單克隆抗體是針對特異抗原產生的特異純化抗體,它具體有高度專一性,能夠特異性針對腫瘤細胞進行靶向治療,從分子水平逆轉腫瘤細胞的惡性生物學行為,因而有“生物導彈”之稱。該類藥物具有靶向性強、特異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點,并能增強放、化療的治療效果,代表著腫瘤治療領域的最新發展方向。百泰生物藥業有開發的國家Ⅰ類生物新藥泰欣生,是綜合利用基因工程、抗體工程、細胞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研制的高科技生物藥品,是針對腫瘤細胞中過度表達的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而制備的特異性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作為靶向藥物,泰欣生能夠如導彈般“追蹤”并殺傷腫瘤細胞,具有治療特異性強、生物利用度高和副反應小等特點,可顯著提高腫瘤治療的有效率,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EGFR廣泛分布于哺乳動物上皮細胞、角質細胞等細胞表面,EGFR信號通路對細胞的生長、增殖和分化等生理過程發揮重要的作用。EGFR等蛋白酪氨酸激酶功能缺失或其相關信號通路中關鍵因子的活性或細胞定位異常,均會引起腫瘤、糖尿病、免疫缺陷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研究發現,EGFR在多種實體瘤中過度表達,如頭頸癌、肺癌、結直腸癌中,都存在EGFR過度表達現象。EGFR的過度表達與腫瘤的高侵襲力、高轉移性及不良預后高度相關。EGFR的過度表達,往往導致腫瘤細胞無限增殖、去分化、抗凋亡、持續生成新生血管、侵襲組織并遠處轉移,從而促進腫瘤的不斷形成和惡化。泰欣生能夠競爭性結合EGFR,阻斷由EGFR與其介導的下游信號轉導通路,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分化、促進細胞凋亡、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增強放化療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