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小時候流行的屁股針,現在漸漸消失了?5個原因值得深思
打屁股針,這個讓稍有些年紀的人隱隱作痛的回憶,曾經是幾代人共同的經歷。在過去,"不聽話帶你去打屁股針"是嚇唬孩子們聽話的經典手段。然而,如今這樣的場景已經很少見了,因為現在的針幾乎都是打在胳膊上。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呢?為什么屁股針逐漸被淘汰呢?
所謂的"屁股針"實際上是一種肌肉注射,用于給人體注射藥物。選擇注射部位時,臀部肌肉因為較厚且沒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經,被認為是理想的部位。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習慣將藥物注射到屁股上。即便是小劑量的藥物,也可以通過在上臂進行注射來實現。

早期的肌肉注射主要使用青霉素、鏈霉素等抗菌藥物。當時,一次性注射器和輸液器的應用還比較有限,靜脈注射一般只在重癥患者和住院病人中使用。因此,在門診和村衛生室等地,對于感冒發燒的兒童來說,打一針"屁股針"是常見的做法。那個時期,"屁股針"在抗菌藥和維生素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屁股針"逐漸失去了它的地位。這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首先,臀部注射常常伴隨明顯的疼痛。早期的注射設備針頭較粗,經過反復使用后容易磨損,導致注射過程非常不舒適,疼痛感明顯。此外,臀部含有較多的脂肪組織,為了將疫苗注射到肌肉組織中,通常需要將針頭插入臀部皮膚的深處2-3厘米。相比之下,大臂和腿部注射的創傷較小,臀部注射會導致更大且持續時間更長的疼痛感。
雖然現在有一次性注射器的普及,但人們對于承受這種痛苦并不太愿意。
其次,臀部注射容易引發并發癥。臀部區域包含大量坐骨神經,注射時存在較大的風險。此外,長期頻繁地在臀部注射還可能導致肌肉硬結甚至肌肉萎縮的問題。
第三,注射的隱私問題也是一個考慮因素。在疫苗接種等大規模接種活動中,接種地點通常是公共場所,這種場合并不適合進行臀部注射。此外,也需要考慮接種者的心理感受。
屁股針逐漸消失的另一個原因是經濟利益的考量。進入90年代后,基層醫療機構和個體衛生室的收入主要來自于靜脈輸液。靜脈輸液的價格具有較大的彈性,而屁股針注射的藥物種類單一,價格透明且較低廉,無法帶來可觀的利潤。
此外,藥物的進步也是屁股針逐漸被淘汰的原因之一。隨著各種新藥的問世,許多過去必須通過肌肉注射的藥物已經被淘汰。有些藥物也已經有了更好的吸收方式,例如方便的口服制劑。對于剩下的肌肉注射,主要集中在疫苗接種領域,而疫苗接種通常選擇在上臂的三角肌進行。
現代醫學注重安全用藥原則,即優先考慮口服給藥而非肌肉注射或靜脈輸液。這也進一步推動了屁股針的消失。
當然,并不是說屁股針已經完全消失。現在仍然有許多藥物不適合口服或靜脈注射,對于這些情況,大家并不需要抗拒。只要操作規范,屁股針仍然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